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跨越东南亚六国,该流域对六国的影响涵盖了能源生产、制造业、粮食安全和生态系统等多个方面。研究湄公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净初级生产力的相关关系,一方面可以研究流域内土地利用变化对净初级生产力变化的影响程度,另一方面对流域内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自然灾害的预防有着极为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基于MOD13Q1数据、气象数据(降水、温度、太阳辐射)等地理空间数据,采用决策树分类法提取土地利用类型,并且采用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分析方法、面积统计、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类型贡献率矩阵、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区域土地利用程度分析模型、马尔科夫预测模型等从土地利用的数量和结构上,分析了2005-2017年湄公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变化,同时将MOD13Q1数据与气象数据相结合,利用CASA模型估算净初级生产力,最后结合土地利用类型从流域尺度和流域内国家尺度的基础上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以及净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分布特征。将所得到的研究结果通过开发的评价系统进行可视化。(1)研究区的森林覆盖率高,草地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湄公河流域中国段,森林广泛分布在研究区,耕地为研究区第三大覆被类型,主要分布在湄公河流域的泰国段、柬埔寨段以及越南段。(2)本文中人造地表与水体的净初级生产力几乎可以忽略,所以本文主要探究NPP(净初级生产力):森林、草地、耕地、湿地植被向森林、草地、耕地、湿地植被、水体、建设用地的转换,借助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变量与单位面积NPP的平均变化量,得到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NPP(净初级生产力)的变化,从流域尺度上,2005-2017年水体、人造地表的转入与转出面积相对较少,对NPP(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不大,森林转入面积较大,且在流域上森林NPP(净初级生产力)单位面积平均值最大,由此可知2005-2017年湄公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使得NPP(净初级生产力)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