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僭主制是古希腊古风时期广泛出现的一种政治制度,长期受到历史学、政治学、哲学等领域的学者的关注。然而,由于僭主制所出现的年代已经久远,对僭主制的记载也往往因为这一原因而模糊不定。本文所试图进行的是一种尝试,以希罗多德在《历史》中集中记载科林斯城僭主家族的“索克列斯演讲”一段为例,作为文本开展文学的与历史的研究,研究当时的古希腊人如何理解僭主。 “索克列斯演讲”中大量出现了来自民间文学的母题,通过对这些特定母题的内容及其组合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在“索克列斯演讲”中,主人翁对家族成员未能成功的弑亲行为开展复仇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进行,这赋予了僭主伸张正义的特殊属性。但另一方面,希罗多德也展现出了僭主政权血腥残暴的一面。而《历史》中的记录又暴露出了僭主政治的复杂性。僭主可以是能力卓越、实力雄厚的人物,但是这些僭主在攫取和维护权力的过程中会爆发出极端的、不受约束的恶,暴力与谎言成为他们统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希罗多德所处的时代,古希腊社会中口传文学、口传史学的影响仍在持续,作者的创作与文本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来自民间材料的影响,因此也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古希腊人如何理解僭主。而希罗多德的个人经历使他的创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他个人对僭主的态度。 通过将希罗多德的记录与同时期的作家埃斯库罗斯和品达的作品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作家对于僭主的记录具有相当大的一致性:僭族的登基与毁灭都是神意与正义的体现;指导后代僭主行动的是其个人的意志与欲望;僭族的成员在伦理上是残酷无情的;僭主的行为具有放纵无度的特征。而与稍晚一些的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记载相比,希罗多德时期的记载更强调僭主命运中神意的必然性,也并未将僭主制视作一种政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