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油份功能基因定位和高油等位基因特异序列分析

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e88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菜是植物油的第三大来源,也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提高油菜籽含油量以增加单位面积产油量是当前油菜研究的首要目标。油菜籽含油量性状是一个受多基因控制的典型数量性状;基因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又导致含油量的遗传易受环境影响。这些都给常规育种选育高含油量品种带来了困难,因而有必要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将与油脂代谢相关的功能标记整合到图谱中,并对含油量性状进行QTL定位,对候选基因进行克隆,直接从分子水平分析核酸序列的差异对油分功能基因表达的影响,这将有助于加快油菜油脂研究的进程。  本研究以欧洲高含油量油菜品种Sollux和中国高油分自交系Gaoyou为遗传背景,由282个株系构成的DH群体为材料,以原有的125个SSR标记构建的图谱为基础,利用拟南芥基因与甘蓝型油菜 EST序列比对后发展的功能标记构建的图谱为依托,用9个环境的含油量田间数据对甘蓝型油菜含油量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克隆位于QTL区域中几个大效应油分功能基因片段及全长,并且将获得的DNA序列在双亲间及与拟南芥进行比对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从核酸、氨基酸、蛋白3个层面分析双亲间的差异,结合QTL定位,进而从分子水平说明侯选基因序列差异对油菜油分含量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  1.根据拟南芥中相关基因序列信息与油菜 EST序列比对后,共设计了181对能扩增不同基因的引物对,其中59对能在双亲Sollux和Gaoyou DNA中扩增出清晰的多态性条带并进入连锁群。以原有的118个SSR标记构建的图谱为基础,新增47个EST标记和12个其他标记,最终构建了一张油脂功能相关的分子图谱,总长为1595.3 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8.81 cM。  2.用9个环境含油量的数据,应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DH群体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12个QTL影响含油量性状。其中有2个能稳定检测的QTL,分别能在9个与7个环境中检测到,单个QTL可解释的遗传变异平均值分别为13.30%与4.29%。共涉及21个不同基因的分子标记与 QTL相对应,其中与油脂功能相关的基因有12个,其他功能相关基因5个,非功能标记4个。  3.利用TAIR网站的seqview软件,对整合到甘蓝型油菜遗传图谱的39个功能相关基因在拟南芥中的同源基因进行了电子定位。这些基因在拟南芥4条染色体上均有分布,共覆盖拟南芥基因组的89.77Mb。通过甘蓝型油菜和拟南芥之间的比较作图,共得到了13个共线性区域,涉及了油菜标记位点47个和拟南芥基因39个。  4.克隆了落在油分QTL区间的13个候选功能基因片段和其中3个cDNA全长。所有标记中有8个与油脂功能相关,3个与其他功能相关。从核酸、氨基酸、蛋白3个层面分析双亲间的差异,结合QTL定位,从分子水平说明,核酸序列差异对基因表达的影响,其中2个全长基因突变亲本,与所在的含油量 QTL增效亲本一致,从而为该基因序列的突变对含油量产生影响提供了一定的证据。
其他文献
  延边州图书馆作为全国唯一的朝鲜文文献收藏中心,是全州核心馆。本着"服务第一,读者至上"宗旨,从读者服务、社会活动、业务管理、职工素质教育等方面入手,调整思路,用现代技术
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是江蓠属中一种重要的产琼胶红藻,成为我国继海带、紫菜之后的第三大海藻栽培产业群,但随着夏季来临,光照增强,养殖区表层龙须菜出现变绿甚至变
  本文阐述延边图书馆地方文献征集工作的主要内容;从三个方面来论述收集民族地方文献的重要性;简述网络环境下地方文献资源建设呈现出新特点。图书馆地方文献收集工作依托民
  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图书馆为例,从民族地区实际出发阐述民族地方文献的收集与保护。先从建立呈缴制度及其意义开言,然后谈及民族地区石刻拓片和民俗影像资料这两种形
  民族地区的社会与经济发展、文化科学事业繁荣需要民族地方文献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来做支撑,做好民族地方文献的收集工作是民族地区图书馆责任和义务。目前,武陵山片区大多
  民族地方文献是记录某一民族地区的信息的文献,民族地方文献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对民族地区图书馆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民族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工作目前仍有收集整理工作
为改变框架结构在地震中由于“强梁弱柱”出现而引起的结构层屈服机制。有学者提出从概念设计阶段控制结构的整体变形模式,来改变结构的破坏机制。就是通过控制结构的侧向变形
  论文简述延边大学图书馆民族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现状及其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探讨了适于延边地区及延大实际和特色的发展方向,并建议采取5种对策来促进民族地方文献资源
  古籍作为文化传播最重要的载体,记录着中华先民的情感、思想、言行以及生产生活情况,更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和文物价值,不仅是中华文明延续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人类文明的瑰宝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