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次翻译项目材料选自美国国会研究报告,名为《伊朗:内部政治活动,美方政策如何抉择》,由美国国会研究服务部的研究员肯尼斯·卡茨曼所著。近几十年来,美伊关系一直处于敌对状态,而伊朗所推进的核计划则更加令美国感到不安,美国政府希望通过对伊朗施加国际经济压力来迫使伊朗领导者们改变做法,并推翻伊朗政权。与此同时,伊朗国内领导者们分歧不断,这也让美伊关系的前景更加扑朔迷离。该材料分析了美伊关系形势和伊朗内部政治形势,而本篇翻译项目报告一方面能够让广大汉语读者了解当前美伊关系以及国际形势,有利于增强他们的国家安全意识;另一方面能够引发国民思考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的机遇与挑战,两国矛盾纠纷的升级减轻了中国和伊朗关系的外部压力,我国可以借助这一契机大力推进中伊两国全方位的合作。本文是一篇翻译项目报告,原文材料属于信息型文本。报告首先对此次翻译项目的来源和意义作简要介绍,其次对翻译材料进行分析,分析原文背景、内容以及文本特点,然后重点分析笔者如何在诺德的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指导下解决词汇层面和句法层面的重难点问题,词汇难点如伊斯兰文化专有名词的翻译和一些普通名词在特定语境下的处理;句法方面多是长难句的处理,难点在于如何进行拆分以及能否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为了语句通顺而增加或删减等。为准确传达原作者的意图并实现交际的目的,笔者分析上下文、特定情境和句型结构,在诺德“功能加忠诚”原则的指导下运用词性转换、语序调整和分译、增译和减译等多种翻译方法,以求达到译文和原文在语义和功能上的对等。最后再对本次翻译实践进行总结,吸取经验教训。一篇符合读者期望的翻译离不开知识储备、翻译理论的指导、翻译方法的得体使用和认真负责的翻译态度。通过本次翻译项目实践,笔者发现,对于信息型文本而言,有时其知识背景许多都不为人熟知,要呈现出一篇好的译文,译者的知识积累和文字功底尤为重要,译者需要把握文本的文体风格,从而确定译文语言风格,在语义和功能上都能够传递出原文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