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胃切除术与开放性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疗效比较

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kaiboy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机器人胃切除术的发展是为了在治疗胃癌方面提高手术质量,克服传统开放性胃切除术的局限性。目的:本篇荟萃分析的目的是全面比较机器人胃切除术与开放性胃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从而为胃癌的诊治制定良好的策略。研究方法:由两位研究者独立在数据库PubMed,MEDLINE,ScienceDirect,CNKI及Web of Science对1990年至2016年发表的相关外文文献进行检索,经过筛选后,获得比较机器人胃切除术和开放性胃切除术胃癌治疗效果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我们对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肿瘤病理结果、并发症进行比较,其统计软件为Review Manager 5.3。结果:本研究共纳入7篇研究,包含5970位患者,其中606例患者行机器人胃切除术,其余5364例患者行开放性胃切除术。和开放性胃切除术相比,机器人胃切除术明显有更长的手术时间(加权均数差值(WMD)=63.72,95%可信区间(CI)33.83—93.61;P<0.0001),但是其出血量更低(WMD=-129.74,95%CI-178.31—-81.16;P<0.00001)及患者的住院时间更短(WMD=-2.39,95%CI-2.92—-1.87;P<0.00001)。患者的术后总并发症,伤口感染、出血,吻合口瘘、梗阻,腹腔感染、积液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切除标本的病理结果分析后显示,除外肿瘤大小(WMD=-1.60,95%CI-2.96—-0.25;P=0.02),两组间淋巴结的切取率、肿瘤近端切缘及远端切缘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篇meta分析结果提示机器人胃切除术可以用于胃癌治疗。然而,其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对长期生存疗效的影响需要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研究和证实。
其他文献
卟啉及其相关化合物由于其固有的物化性能在过去数十年间一直是生物、化学和表面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卟啉中心的大环可以容纳一个金属离子或两个氢原子,在大环中心吸附不同原子将会产生不同的物化特性。作为卟啉相关化合物的一种,四苯基卟啉分子保留了其中心大环结构并且在四周引入了额外的四个苯环,使得分子具有更加独特的电子特性。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是使用德国Scienta Omicron公司生产的超高真空低温扫描隧道
《勇敢做唯一的自己》由担任台湾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兼教授的郭瑞祥所著。作者的前半生在别人眼里几乎是完美的人生。他先后毕业于台湾市立建国高级中学、台湾大学本科、在麻省
微波热声成像技术(Microwave-Induced Thermoacoustic Tomography,MI-TAT)同时融合了微波成像和超声成像技术的优点,从而可以获得具有高分辨率和高对比度的生物组织微波能量吸收图。通过定量重建算法对微波热声信号进行计算处理,不仅能清楚的呈现出生物组织的形态与结构图像,还能够精确的获得包括电导率在内的多种组织参数的数值分布信息。在指定的微波频率下,离体的乳腺癌
本文是以前景化作为理论基础,对美国著名南部诗人罗伯特·潘·沃伦诗歌主题的分析。前景化作为文体学的重要概念和文体分析的重要手段,在文体学中发展迅速。前景化起源于绘画
根肿病,是一种由芸薹根肿菌侵染引起的土传性病害。植株苗期感病,继而主根肿大,最终导致植株断垄绝收,且病原菌有传播速度快,存活时间长,危害大,防治困难等特点,故而在全世界都“享有盛誉”。自根肿病传入我国以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快速的发展,对我国十字花科经济作物造成的损失逐年增加。随着对十字花科根肿病的防治研究不断的深入,目前普遍认为,培育抗病品种是一种最经济、最有效、最环保的防治根肿病的方法,但对培育出
脑科学是21世纪生命科学技术研究的前沿热门领域。脑电是脑神经细胞的电生理活动的总体反映,是一个理解脑的神经生理特性的关键工具,因而是脑科学研究的一个基础。脑电检测不
目的本研究目的是探讨在雌性Sprague-Dawley(SD)大鼠膝关节行髌韧带短缩术(Patellar ligament shortening,PLS)制备低位髌骨模型,进而诱导髌股关节炎(Patellofemoral joint Osteoarthritis,PFJOA)模型的可行性,并同时行双侧卵巢切除术(ovariectomy,OVX)观察雌激素水平下降对PFJOA的作用影响,同时使用阿仑
磷是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过程中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土壤中含有较多的磷元素,但绝大多数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可被直接吸收利用的可溶性正磷酸盐含量一般都很低,这就
目的明确骨髓基质细胞(BMSCs)与神经干细胞(NSCs)两细胞接触、非接触共培养对BMSCs分泌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3(CINC-3)的影响,并研究CINC-3对新生大鼠海马来源的NSCs存活、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深入探讨BMSCs通过CINC-3调控NSCs的存活、增殖及分化情况。方法1 BMSCs与NSCs共培养对CINC-3分泌的影响:为NSCs组、BMSCs组、接触共培养组和非接触共培养组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稻米质量安全与人类健康和国家战略息息相关。除草剂在保障水稻增产增收和提高水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除草剂的长期使用导致杂草的抗药性不断增加,为达到相同除草效果不可避免地增加除草剂施用剂量,进而对水稻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因此,对较高剂量除草剂施用后在水稻上的残留检测及安全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吡嘧磺隆、苄嘧磺隆、乙草胺和丁草胺是四种常用稻田除草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