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隧道不均匀沉降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rg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盾构隧道技术因其施工隐蔽、快速、对地面交通影响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地铁隧道之中。而地铁隧道往往穿越区域长、地质条件复杂,尤其是东部软土地区,地铁盾构隧道运营期间容易出现管片收敛变形、隧道不均匀沉降等病害,严重威胁地铁的安全运行。传统的隧道监测手段难以满足盾构隧道的监测需求,因此探索一种先进的盾构隧道安全监测技术势在必行。论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总结了盾构隧道变形的类型、特征、监测要素以及监测手段;介绍了常用于隧道健康监测的几种光纤感测技术原理与传感光缆,提出了基于光纤感测技术的隧道不均匀沉降的监测原理与实施方法;开室内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传感光缆及布设方法的监测效果及使用条件;提出了隧道不均匀沉降的计算方法,并通过隧道不均匀沉降的模型试验,对监测效果的准确性进行了评价;结合宁波地铁1号线,对该盾构隧道不均匀沉降的变形进行了监测分析。论文的主要成果总结如下:(1)分析了盾构隧道的变形类型、特征以及监测要素,介绍了布里渊光频域分析技术(BOFDA)和光频域反射计技术(OFDR)、布拉格光纤光栅(FBG)的感测原理和常用于隧道变形监测的传感光缆及布设方法,提出了盾构隧道不均匀沉降光纤监测原理与方法。(2)提出了斜拉式传感光缆监测不均匀沉降的原理,选择0.9 mm紧包护套应变光缆、2 mm聚氨酯紧包护套应变光缆以及凯夫拉护套应变光缆,开展了盾构隧道管片不均匀沉降的室内模型试验,分析了位移与光缆应变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不均匀沉降造成管片位移变化时,光缆的斜拉角度越大,单位位移变化造成的光缆应变也越大;位移变化在±5 mm以内时,所测应变值与理论应变值几乎一致,最大误差仅仅为3με;2 mm聚氨酯紧包护套应变光缆最适合于隧道不均匀沉降监测。(3)提出了盾构隧道不均匀沉降的计算模型,定量分析了盾构隧道的沉降位移与光纤感测光缆应变之间关系;开展了长距离隧道不均匀沉降监测模型试验,对局部的相对位移以及整体的位移变化进行了定量计算。结果表明:位移变化范围不大于±2 mm时,各点位的位移推算误差均小于1 mm,监测精度满足隧道的安全监测要求。(4)依托宁波地铁1号线盾构隧道服役期安全监测项目,将论文研究成果应用于该隧道不均匀沉降的实际监测之中。结果表明:在剔除轴向位移变化和温度的影响下,光缆的应变变化值均在175με以内,经计算得知最大沉降点在第6监测点位,沉降值为1.1 mm,截止到2021年5月,隧道整体上处于安全稳定的状态。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美丽中国”作为执政理念提出,江苏省在美丽中国的建设过程中勇于探索,逐渐摸索出美丽江苏建设的特色之路。然而在江苏省内,由于各地区位条件不同,建设水平存在差异。现有生态文明领域评价指标体系多针对全国普遍情况,不足以体现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江苏特色。为合理客观地评价江苏各地的美丽江苏建设水平,亟需制定一套评价指标体系,为深入推进美丽江苏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首先辨析了美丽江苏与可持续发
近年来,金属材料的微生物腐蚀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重视。微生物腐蚀涵盖范围广且危害巨大,是造成工程材料腐蚀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研发新型耐蚀合金是解决传统金属材料在腐蚀环境中腐蚀失效的有效方法。超级奥氏体不锈钢是一种具有高的Cr、Ni、Mo含量的高合金不锈钢,具有优异的耐蚀性和良好的综合性能,是应对海洋、石油、土壤等环境下材料腐蚀失效问题的理想材料。焊接过程是金属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而焊接过
堤防工程是保障堤岸沿线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防线,同时在多方面发挥着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因此,对堤防工程进行有效的监测和评价对于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堤防工程是一种长距离的线性工程,穿越多种地理单元,其沿线地质条件复杂,诱发堤防失稳的因素多,因此,需要对堤防工程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监测,才能对堤防稳定性作出可靠评价。现有的常规监测方法难以满足堤防工程所需的分布式、长距离、自动化监测需求。论文采用了
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因其成形周期短,柔性程度高,可以直接成形复杂内部结构等特点,在航空航天零件快速制造及修复领域应用越来越多。激光增材制造过程的热过程以及微观组织决定了零件性能,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但是,其熔池凝固具有非平衡高温瞬时性的特点,很难通过实验观察微观组织形态。而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熔池凝固过程组织的形貌进行预测,利用有限元法模拟增材制造成形工艺过程,计算熔池温度场,再将宏观温度场和元胞自动机微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应用的不断发展,可供用户使用的移动服务逐渐丰富完善,服务功能的丰富性以及移动应用的复杂性,移动服务的计算密集和时延敏感的应用特点愈发明显。近年来,计算卸载等技术的提出让移动设备可以将自身任务卸载到远程资源丰富的云端,从而克服移动设备的资源限制。但是,目前基于云的计算模式仍然具有高延迟的不足,不能满足移动用户的服务质量需求。在上述应用驱动下,边缘计算技术逐渐发展起来。通过将计算能力、
【目的】牙周炎是一种累及牙周支持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也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在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刺激下,牙龈成纤维细胞发生了从氧化磷酸化到糖酵解的代谢重组,糖酵解参与了牙周组织的炎症进展。在高糖条件下,葡萄糖的可利用性大大增加;在P.gingivalis刺激下,高糖条件下的牙周组织糖酵解可能会大大影响牙周组织的炎症反应和细胞死亡过程。细胞焦亡是一种促炎性的可调控的细胞
学位
根据2014年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严峻。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深刻影响着其生态风险,地球化学形态模型,如土壤多表面形态模型(Multi-surface Speciation Model,MSM),可用于描述痕量金属在不同土壤环境中的形态和固/液分配。土壤中锰氧化物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氧化物,其比表面积大、表面电荷低、对金属的亲合力
环氧沥青(EA)作为一种特殊的性能优异的反应型聚合物改性沥青,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在特殊路面,尤其是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铺装。尽管环氧沥青具有一定的韧性,但是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尤其是在低温环境下,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变形会造成环氧沥青铺装层出现纵向的疲劳开裂,这是环氧沥青铺装层最常见的病害。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需要对环氧沥青结合料进行增韧改性。作为第二代环氧树脂橡胶增韧改性剂,核壳橡胶(CSR)主要由硬的
磁制冷技术作为21世纪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具有高效环保和可靠性高等优点。该技术的主要原理是利用材料的磁热效应,具体表现为外磁场的变化会引起材料自身温度的变化,以此达到制冷或制热的效果。磁热效应的大小通常可以用等温磁熵变(ΔSM)和绝热过程中温度的变化(ΔTad)来表征。目前具有大磁热效应的材料一般均含有稀土元素,但是随着稀土元素的价格上涨以及储量的不断降低,开发无稀土低成本磁性材料变得极为重要。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