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生成素-1在自体颗粒脂肪移植中促进移植体成活的实验研究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xuyua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體顆粒脂肪移植是將抽吸所得的自體純化脂肪顆粒注射到軟組織缺損部位,從而使受區達到豐滿塑形的效果。因脂肪移植後吸收率過高問題仍未解決,使此項技術在臨床中不能廣泛應用w粒脂肪移植後的存活率與很多因素有關,國內外眾多學者在提高其存活率方面做了大量的實驗研究,並得出一致結論:加速移植體的血管重建是提高顆粒脂肪移植存活率的關鍵。從而多種促血管生長因數成為了研究的重點,研究表明胰島素樣生長因數-1(IGF-1),鹼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數(b-FGF),瘦素(Leptin )等都可不同程度的促進移植脂肪存活。血管生成素-1(ang-1)是1996年被發現的一種促血管生成因數,其與脂肪移植成活率關係的研究目前未見報道。目的:本試驗通過建立大鼠的脂肪移植模型,在移植體內加入血管生成素-1,利用血管生成素-1促進血管生長,加速局部血液迴圈重建的作用,來研究其對移植體內早期血管生成的影響,及其對移植體成活率的影響。方法:健康六個月的Wistar大鼠36只,雌性,平均體重(300±5)g。採用隨機對照設計的方法,將所有大鼠隨機分成6組,每組 6只,1-2組為2μg/ml濃度的Ang-1組,3-4組為0.25μg/ml濃度的Ang-1組,5-6組為生理鹽水對照組。切取大鼠雙側腹股溝處的脂肪約 1ml,純化後按分組要求分別經2μg/ml Ang-1、0.25μg/ml Ang-1和生理鹽水處理後,進行自體背部皮下移植。1、3、5組移植的脂肪組織在術後7天取出觀察,並用黏附分子CD34免疫組化法顯示微血管,進行微血管密度的定量研究。2、4、6組移植的脂肪組織在術後30天取出觀察,測量脂肪體積,計算成活率。結果:1、3、5組進行免疫組化法CD34染色後血管呈棕黃色,經高濃度和低濃度Ang-1處理組的移植體的周邊區血管密度高於鹽水處理組的血管密度(P<0.01),高、低濃度Ang-1處理組間差異無顯著意義。2、4、6組取出移植的脂肪組織後計算脂肪移植成活率,經高濃度Ang-1處理的移植體成活率明顯高於鹽水處理組的移植成活率(P<0.01),低濃度Ang-1處理組移植體成活率也高於鹽水處理組的移植成活率(P<0.01),高、低濃度Ang-1處理組間差異無顯著性意義。結論:一定濃度的Ang-1對移植鼠顆粒脂肪組織有促進其血管增生的作用,從而提高了移植後脂肪組織存活率。
其他文献
目的:应用乳腺导管内窥镜对病理性双侧乳头溢液症的诊断价值,初步评价并探讨病理性双侧乳头溢液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6年6月—2007年12月期间共计1193例双侧乳头溢液就诊
工作面煤壁片帮严重影响矿井安全生产。回采顶板特征是影响工作面煤壁片帮的重要因素,同时煤壁片帮又会对回采顶板的维护造成困难,因煤壁片帮使端面空顶距变大甚至超过规定,
目的:观察Supreme喉罩用于侧卧位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择期泌尿外科全麻下侧卧位腹腔镜手术的患者80例,性别不限,年龄20—72岁,ASA I或Ⅱ级,Mallampati I或Ⅱ级,随
对于心脏瓣膜疾病最为主要的治疗方式仍是手术进行瓣膜置换。目前临床应用的人工心脏瓣膜有机械瓣和生物瓣两大类,尽管均能改善和延长患者的生命,但都未达到理想程度。机械瓣
<正>6月26日,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创新联盟在山东潍坊发布《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科技部原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山东省副省长凌文,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
目的探讨改良式弹力绷带固定法在静脉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行留置针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旧法组各50例和新法组50例。新法组采用改良式弹力绷带法进行固定,旧法组使用
为科学准确地了解要进行热计量节能改造的供热系统和建筑物能耗现状,针对某小区进行了节能诊断,分析了燃煤锅炉效率、补水率、循环水泵耗电情况、室外管网水力工况、室外管网
胰体尾切除术(Distal pancreatectomy,DP,or body and tail pancreatectomy)已成为治疗胰腺肿瘤,慢性胰腺炎,胰腺创伤的一种常用手术方式。随着手术方法的不断完善和手术技术
通过研究说明小剂量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持续泵入对于维持在高位硬膜外麻醉下施行乳腺手术患者术中的血压,以及减少手术中输液量的安全性与可行性。选择ASA分级I-II级的择期在硬
图像滤波是图像预处理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传统的滤波算法大多是选用模板对图像进行滤波,滤去噪声的同时也模糊了图像边缘。各向异性扩散滤波算法将梯度作为边缘检测算子,对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