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条锈菌鉴别寄主和抗条锈病近等基因系抗性遗传分析与分子标记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ful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条锈病(wheat stripe rust)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真菌病害之一,在世界各麦区均有发生。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条锈病流行区,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条锈菌流行区系。条锈病的流行常给我国小麦生产造成十分重大的损失。 小麦鉴别寄主在我国条锈菌小种监测、抗性鉴定和病害测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明确鉴别寄主抗条锈性遗传基础,可将条锈菌生理专化研究和抗病性分析提高到基因对基因的分析水平。明确重要抗源的抗性遗传基础及其所含的抗性基因,可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可加快抗源筛选、抗病基因鉴定和抗病育种进程。我国小麦条锈菌鉴别寄主多为生产主栽品种或重要抗源。分析其抗条锈病基因组成及遗传特点和抗性特点,建立遗传标记对于抗病品种选育和病菌变异监测均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通过常规杂交分析,用不同毒性谱的条锈菌系,对近等基因系“Taichung29*6/Heinese Kolben”、“Taichung29*6/Hvbrid46”、“Taichung29*6/C591”的共9个株系进行了抗条锈基因分析,并利用已报道的分子标记,检测近等基因系中的抗条锈基因,筛选单基因近等基因系。结果表明,Taichung29*6/Heinese Kolben中的2个株系N200、N216株系对2E16菌系的抗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Taichung29*6/Hybrid46的N105、N116、N130、N142株系对CY26菌系的抗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Taichung29*6/C591的N228、N235、N239株系对CY26菌系的抗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对Su-1菌系的抗性由1对隐性基因控制。 分子检测结果说明,Taichung29*6/Compair的N306、N307、N308株系含有Yr8基因:株系N228、N235、N239是含有YrC591基因的抗CY26和Su-1菌系的单基因系,暂命名为Taichung29*6/YrC591。 采用SSR标记技术,利用Taichung29*6/Hybrid46(N131、N153、N180),筛选到9对SSR引物在抗性供体Hybrid46和感病亲本Taichung29间有特异扩增片段。初步连锁性分析表明,其中引物WMC419与Hybrid46中的1个抗条锈基因紧密连锁,并确认为Yr4b,其遗传距离有待于测定。 采用半双列杂交法,将中国小麦条锈菌鉴别寄主洛夫林10、水源11分别与感病品种铭贤169和其它17个已知基因载体品系杂交和自交,获各组合的F<,2>代群体,在温室对各组合亲本及F<,2>代群体进行了苗期抗性鉴定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洛夫林10对CY17和CY26菌系的抗性分别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水源11对CY17菌系的抗性由2对隐性基因控制;等位性分析表明,洛夫林10中CY17和CY26的抗性基因与洛夫林13、Moro、K733中的1对基因相同或紧密连锁,推测洛夫林10中抗CY17和CY26菌系的基因是Yr9。
其他文献
夜蛾科是昆虫纲鳞翅目中最大的一科,由于种类多,形态区分不明显,分类比较混乱。为了弥补仅靠外部形态性状和生态性状的不足,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分别测定了夜蛾科8
烟蚜Myzus persicae(Sulzer)又名桃蚜,是我国各烟区烟草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也是传播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的主要媒介昆虫。以重庆烟区为例,2003年,仅烟蚜造成的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