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白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ail_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白质疏松,是指经常在老年人头CT和MRI检查中出现的脑白质的异常信号改变,被广泛认为与高龄、高血压、糖尿病、腔隙性脑梗死及脑卒中史有关。近年来,由于CT和MRI等影像检查技术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广泛应用,该病的检出率明显提高。尽管有多个研究表明了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脑白质疏松患病率显著提高,脑白质疏松患者的腔隙性脑梗死检出率也明显增加,且两者有多个共同的危险因素,进而认为两者同为脑的小血管疾病,但针对脑白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国内外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本研究通过对脑白质疏松(LA)临床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探讨动脉硬化与脑白质疏松发生的关系以及脑白质疏松可能的发病机制。本研究严格按照入选与排除标准,从2013年1月~2013年11月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患者中,收集符合研究条件且经头MRI检查和依据Fazekas评分确诊为脑白质疏松的250例,作为病例组;确诊无脑白质疏松的221例,作为对照组。均完成颈部血管彩超、TCD和头颅MRI及MRA等检查。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2l.0软件进行储存和处理,使用卡方检验对计数资料如一般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处理。再将有统计意义的危险因素作为自变量,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脑白质疏松和危险因素的关系,采用逐步进入的方式,p<0.05为进入标准,p>0.1为退出标准。计量资料如PI、VS的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1)在单因素分析中,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病史、腔隙性脑梗死、颈内动脉狭窄及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均与脑白质疏松的发生有关(P<O.05)。(2)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年龄、腔隙性脑梗死及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均为脑白质疏松的主要危险因素(P<O.05)。(3)在t检验中,LA组左侧MCA、ACA、PCA、VA及BA的脉动指数均较对照组高,而收缩期血流速度(VS)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综上,得出如下结论:(1)年龄、腔隙性脑梗死及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均为脑白质疏松的主要危险因素。(2)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与LA的发生相关。(3)推测供应脑的大血管的动脉硬化参与了LA的形成,慢性动脉硬化可能是LA的病理生理基础和过程。
其他文献
<正>无论与欧洲国家的关系如何,俄罗斯和中国都应该开始在欧洲发展双边关系与合作。他们应该努力为自身利益服务,并协调可以反映这些利益的双边行动新欧盟仍然不会有值得期待
建立了阶梯轴车削加工的模型,在车削加工过程中,分析了不同轴径加工误差不一致的现象。从加工工艺的角度,讨论了刀尖高误差和切削力对加工精度影响的规律。明确了加工误差与阶梯
黄瓜和番茄在无土水培槽中栽培,与土培对比,植株生长快、长势旺,亩产量分别高2.2和1.98倍.水培准备(1)建水槽:用砖和水泥建长4.45米,宽0.8米,高0.25米,厚0.15米的水槽,在距槽
一、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分治格局。实行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长期以来,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分治格局,把劳动力分为城镇和农村,这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所要求的城乡统一、开
为保证实验室检测结果准确可靠、不同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而达到检测结果互认,就必须加强质量管理,开展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对于未参加室间质评和本实验室内有不同检测
为研究船闸中灯光诱驱鱼技术,观察了不同强度光源对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无光源)相比,有光组的草鱼在
通过调查学生学习风格倾向,探讨学习风格与英语学习成效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低歧义容忍度与英语学习成效呈显著相关。借助研究分析得到一些对英语教学以及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学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住房的需求也越来越明显,由此转变为消费的热点,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政府政策的转变、房地产制度的改革等
文章以中国和荷兰两国农林学科知名大学留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掌握两国留学生学习与生活情况。数据显示,中荷两国农林学科知名大学留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存在一定的差
【研究背景】视力不良是指左右眼之一裸眼视力<5.0者,包括屈光不正(近视、远视和散光等)、弱视及各种眼病,其中近视占整个视力不良的98%以上。视力不良严重影响了广大中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