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八十年代发生第一起企业并购以来,我国的企业并购大体经历了1984-1992年的起步阶段、1992-2000年的转型阶段和当前的迅速发展阶段,不仅在企业并购数量、规模和专业化程度上都有了较大的进步,而且整个并购活动日趋完善,也逐步与国际接轨。在十九大提出的以“一带一路”建设中鼓励企业走出去的发展战略的影响下,我国的企业并购将会有更大的发展。但目前我国的企业并购中还存在一些重要问题不可忽视,本文则针对企业并购活动中以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中介的作用认知问题展开尝试性的探索。2008年银行监管部门颁布的《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促使商业银行正式参与到企业并购市场中,打破了之前投资银行在企业并购中的近乎垄断的金融中介地位。商业银行在企业并购中发挥着咨询、协调等中介作用,并能够提供并购贷款;而投资银行则主要是提供并购策划以及通过发行证券为并购企业寻求外部资金支持。显然,两种金融机构在企业并购中发挥的作用并不相同,而对它们发挥的作用进行合理评价和运用关乎到我国企业未来能否展开更加有效的并购,也对实现我国企业做大做强、最终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金融中介在企业并购中的重要作用,然后分别介绍了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在企业并购中的作用,并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相应的理论假设。接着基于2009-2016年间900多个上市公司的并购数据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证实: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参与都能够提高企业并购的成功率、并促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累计超额收益,提高企业并购绩效。不过,商业银行由于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往往是长期和持续的,而具有显著的认证作用。进一步,本文证明对于收购企业来说,商业银行比投资银行的参与更能显著提高企业获得的累计超额收益;而对于目标企业来说,投资银行却比商业银行更能显著地提高企业获得的累计超额收益。最后,分别从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并购企业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