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区位于青海省乌兰县境内,属于柴北缘构造带,地处青藏高原北部秦祁昆三大山系的交汇部位,是柴达木盆地北侧边缘断裂带与南祁连南缘断裂带之间的地质体。本文在区调的基础上,以板块构造和大陆造山带等理论为指导,着重研究了岩浆岩带中各个时期的侵入岩(辉长岩、闪长岩、英云闪长岩、正长花岗岩等)的时空特征、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并探讨了其构造意义。霍德生沟岩浆岩带主要有晚元古代、加里东期、海西期和印支期四期岩浆活动,每期岩浆活动都与相应的区域构造运动关系密切,其岩性由基性—中性—酸性完整的岩浆序列过渡到中酸性序列,最后到只有酸性侵入岩,岩浆源区也有逐步变浅的演化趋势。岩体长轴方向为北西西向,与霍德生沟断裂走向一致,也与该区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霍德生沟断裂是一个多期活动的深大断裂,其形成于早元古代,是该区老变质基底(达肯大坂岩群)的边界断裂,一直到第四纪仍在活动,其对各个时代的侵入岩起着十分重要的控制作用,为岩浆侵入提供便利的通道。结合本区的地质演化,说明霍德生沟岩浆岩带对断裂两侧不同时代的地层起着焊接作用,故可称其为霍德生沟岩浆岩焊接带。通过岩浆岩的时空分布、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建立了该区的岩浆演化序列,侧面反应出柴北缘构造带的构造演化、构造活动与岩浆作用和变质作用之间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