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户作为农业经济活动的主体地位在制度上获得了认可,这也给农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创造了条件。随着国家行政、财政和金融方面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观层次上原来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能大大弱化,而宏观层次上,整个80年代国家对农业资本建设项目的实际投资额一直在下降;相比之下,农民一家一户在农业投资中的作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化。一方面是农户投资在整个农业投资中的相对地位在上升,另一方面自1995年来,农村住户的生产性投资一直在下降。考虑到农户的投资行为在农业中的重要地位,深入分析农户生产性投资行为无疑对于新时期制定相关的农业和农村经济政策有着重要意义。 本研究以江苏省为例,收集了6个县市,30个乡镇共计30个村300户农民1993-1999年有关农业生产性投资的大量数据,对农户的农业生产性投资与农户自身特征、价格政策和村社区公共设施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农户农业生产性投资的计量经济模型。具体分别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和Tobit模型进行了分析,描述和计量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进行农业生产性投资的农户的比例并不高;在诸多影响农户农业生产性投资行为的因素中,农村非正规信贷的可获得性、农户经营耕地面积、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存量、农户在非农就业的劳动力比例、使用住房价值、学杂费支出、农机服务支出以及本村是否通电话、本村是否有医务室是决定农户是否进行农业生产性投资以及农业生产性投资水平的主要因素。 同时本文还结合目前的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进程提出了以下建议: 1.政府在制订这方面的政策时,必须综合考虑到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其它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不能“铁板一块”。 2.对于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政府应该主要依靠产业结构的调整来诱导农户的农业生产性投资。 3.政府应该为农民提供良好的信贷服务以促进农户的农业生产性投资。 4.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通讯和医疗卫生设施的投资力度,改善农户农业生产投资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