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米级大气颗粒物有害重金属元素直接检测技术与仪器的初步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uan049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其中空气污染是一个日益受到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城市上空的大气颗粒物携带有种类繁多的有害重金属,由于其长距离飘移性,成为有害重金属长距离运移的重要途径。大气颗粒物沉降后,与土壤和水源接触可造成地面环境的污染。研究了大气颗粒物中有害重金属元素的成分和含量,对于直接判断气溶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评价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制定防治对策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大气颗粒物有害重金属元素检测的主要方法是采用液体进样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但是这种方法由于采用液体进样而具有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如分析时间长、试剂和人力的消耗大,不能满足越来越多的空气质量检测任务。而固体直接进样无需样品处理、检测速度快,是现今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目前的固体直接进样方法研究主要集中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领域,但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的成本和使用费用十分高昂,在进行日常空气质量监测的任务中有着难以弥补的先天缺陷。而且现有文献报道的固体直接进样方法普遍存在装置复杂、进样不均匀、进样效率低的缺陷。本文设计了一种简便的固体粉末直接进样装置,达到了令人满意的进样效果,并且以微波等离子体矩-原子发射光谱法为基础,构建了一种新的检测方法和仪器,为大气颗粒物(特别是以PM25为代表的微米级小粒径大气颗粒物)中有害重金属元素的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和工具。论文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1.简要介绍了大气气溶胶污染现状、大气颗粒物中有害重金属元素分析的原理以及研究现状,概括了传统的检测方法,描述了这些方法的不足,指出了采用固体直接进样的微波等离子体矩-原子发射光谱法分析大气颗粒物有害重金属元素的重要价值。2.介绍了基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大气颗粒物有害重金属元素检测的技术和仪器,重点介绍其进样方法。系统地归纳和总结了这些方法的原理、装置和优缺点。3.介绍了微波等离子体矩的原理、结构和优势,并基于MPT-AES构建了直接检测微米级大气颗粒物中有害重金属元素的装置,重点介绍了固体粉末直接进样系统。4.对微米级大气颗粒物有害重金属元素直接检测装置的实验条件进行优化,从而确定了仪器的最佳工作条件,为今后的实际应用分析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信息。同时用该仪器对白炭黑粉末中的重金属元素Hg、As、Pb进行检测,以此来模拟微米级大气颗粒物中有害重金属元素的分析。对白炭黑粉末样品中的Hg的检出限达到2.07μg/m3,对As的检出限达到20.9μg/m3,对Pb的检出限到达到0.088μg/m3,这种方法仪器结构简单,检测速度快,人力资源消耗小5.对本文内容进行总结,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展望。
其他文献
研究Hadoop平台下的K-means聚类方法的并行化改进,针对传统K—means聚类存在的固有缺陷,提出通过密度计算来确定初始K值和初始中心点的方法,并设计了基于云计算HadooP平台的并行
通过对硝酸铁溶液溶解银镜的分析,获得了溶液中发生Ag氧化反应时Fe3+、NO3-的最低浓度,以及Fe(NO3)3溶液水解时氢离子浓度。结果表明,上述溶解银镜反应的氧化剂种类与Fe(NO3)
介绍了一种利用螺旋伞齿轮传递螺杆产生转动副,靠滑配键改变运动轨迹,使转动副变为沿直线移动的移动副,并利用一套传动系统,使两套组件同时相向而运动的机械结构。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招投标是今后招投标的方向,它具有统一工程量、合理低价中标、投标单位根据企业定额自主报价等特点。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对工程造价控制目标和具体工
以不同粒径的硅胶颗粒为致孔剂制备了多孔的聚(N 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Am)水凝胶,用DSC对其相转变温度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不同温度下达到溶胀平衡时水凝胶的溶胀率,研究了
利用32对SSR引物对湖南省茶叶研究所选育的16个茶树品种(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32对引物共检测到等位位点88个,每个引物为2~4个,平均2.75个;遗传多态
<正>随着微创手术的迅猛发展,腔镜器械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且其使用率也越来越高。由于其价格昂贵、精细易损,几乎均采用等离子气体消毒灭菌和环氧乙烷气体灭菌。此类消毒
详细分析并解释了Fe3+在水溶液中的呈色原因。结果表明,硫酸铁、硝酸铁呈黄色是Fe3+强烈水解产生系列羟基水合铁离子所造成的;经强酸酸化的氯化铁溶液仍呈黄色,是因为溶液中
随着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面源污染已对受纳水体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在江西省鄱阳湖区,农村面源污染对湖体水质造成的危害显然与鄱阳湖区的生态经济发展战略相悖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制度环境的变化,“合法性机制”迫使大部分高校推进以“聘任制度”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执行基于算计路径的人力资源配置制度的强制性变迁,在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