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BAC-FISH体系的建立及其初步应用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zh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菌人工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BAC-FISH)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门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借助于BAC-FISH技术,以染色体特异的BAC探针标记特定染色体,以适宜的时期的分裂相(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分裂粗线期)进行核型分析,有望解决以往棉属染色体核型分析的种种困难,进一步确定与连锁群对应的棉属染色体物理序号。这对棉花育种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的实验结果总结如下: 1.为获得染色体特异的BAC探针,本研究构建了基于菌液PCR和二维交叉实验的BAC文库筛选体系。从BAC文库的3456个克隆中,共筛选出12个阳性克隆,涉及13条染色体,9个SSR标记。 2.成功构建了BAC-FISH技术体系,探讨了BAC-FISH技术的关键步骤,包括BACDNA探针的纯度和浓度;探针的标记方法和标记时间;探针和染色体DNA杂交时,靶DNA的变性条件;BACDNA中重复序列的封阻方法和封阻条件等。 3.筛选出含有近着丝粒的SSR标记的BAC克隆,获得了两个棉花着丝粒相关探针:BAC克隆150D24和BAC克隆160C3。前者四倍体和二倍体BAC-FISH图像显示,该探针系D(亚)组着丝粒探针,但在A(亚)组着丝粒处无明显信号;后者在四倍体A亚组着丝粒处信号较强,在D亚组着丝粒处有微弱信号。 4.筛选出含有近端部的SSR标记的BAC克隆,获得了一个棉花端粒相关探针:BAC克隆148C1。该探针在四倍体A亚组染色体上杂交信号较强且覆盖了染色体的末端,在四倍体D亚组染色体部分染色体上仅末端有杂交信号;该探针与二倍体A组染色体的BAC-FISH图像显示,染色体末端的杂交信号明显强于中部。 5.已筛选的其它阳性单克隆的BAC-FISH实验结果显示:在未封阻的情况下,棉花BAC-FISH获得特异信号的两种情况:一是BAC探针来源D亚组染色体;二是BAC探针来源染色体高度重组区即染色体端部。个别BAC探针的杂交结果还显示出其含有的重复序列有些是基因组特异的,等等。 6.四倍体中期染色体BAC-FISH图像的核型分析初步探讨结果显示:BAC信号的产生使得进行中期染色体同源配对相对容易,但仍然不能克服棉属染色体个体小、形态相近造成的染色体排序的困难。针对这些困难,本研究提出了核型分析的建议。
其他文献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和天然纤维作物,黄萎病是危害棉花最主要的病害,培育和推广抗(耐)病品种,是控制棉花黄萎病的有效的途径。棉花黄萎病抗性的遗传机制还不十分清楚,限制了抗(耐)病
在前人关于不同穗型小麦品质和产量研究的基础上,以田间试验为依据,研究了氮肥与密度互作对不同穗型高产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密度、氮肥基追比对不同穗型小麦产量性状和品质有重要影响。减少基氮用量、增加追氮比例、密度适中,多穗型品种的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之间比较协调,产量明显增加;基施氮肥比例占70%左右、适当增加基本苗,保持较高的亩穗数,有利于大穗型品种产量的提高。多穗型品种较为适宜
马铃薯病毒病是影响马铃薯生产的重要因子。马铃薯X 病毒(Potato virus X,PVX)、马铃薯Y 病毒(Potato virus Y,PVY)、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 roll virus,PLRV)是严重危
为了探明山东地区春大豆高产施肥氮磷钾最佳配比用量,于2006-2007年在青岛农业大学试验田,通过大田试验,采用“3414”肥料试验设计和亚有限大豆品种辽豆11,研究了氮磷钾肥配合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