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污染土的电动修复试验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poabc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黏性土因渗透性差,重金属污染后的修复较困难。论文采用电动修复法对铅污染土进行修复试验研究,探讨了多种因素对重金属去除效果的影响。主要工作如下:(1)电动修复法对铅污染饱和砂的修复效果研究,主要分析了电解液、电压、电极、增强技术等因素对去除效果的影响;(2)通过Batch试验研究了钙质砂对重金属Pb2+、Cu2+、Cd2+的吸附特性。探讨了固液比、初始pH0强度、反应时间、温度、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3)采用渗透吸附层(钙质砂与骨炭)+电动修复联用技术对铅污染高岭土进行修复试验。经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电动修复可有效清除饱和砂中的铅,当采用KCl与KNO3作为电解液,涂层钛电极时,铅的去除率可达98.37%。修复效果受电势梯度、电解液、电极种类等条件影响。土体pH变化引起的聚焦效应、极化效应为影响电动修复进行的主要因素;加入柠檬酸缓冲液或交换电极法时,饱和砂中的铅去除率降低。(2)初始pH与固液比对去除效果影响显著。在T=30℃,r=1.0g/L,C0=1000mg/L下,反应12h,Pb2+、Cu2+、Cd2+去除率分别达97.6%,88.15%,65.72%。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钙质砂对金属离子的吸附为快速反应,60min内吸附量为最大吸附量的80%以上,120min内可达到平衡吸附,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可较好地模拟钙质砂的动力吸附过程,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钙质砂对Pb2+、Cu2+、Cd2+具有极高的吸附能力,最大吸附量Qm分别达1052.95mg/g、1329.84mg/g、1050.56mg/g。热力学试验结果表明,钙质砂吸附过程为自发进行的放热反应,低温有利于吸附反应的进行。钙质砂的主要矿物成分为文石、方解石、苦土等,其对铅的吸附机制为矿物中的碳酸根离子与铅离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白铅矿。(3)电动修复对铅污染高岭土有较好的修复效果,延长电动修复时间有利于去除率的提高。渗透吸附层位置、填充料对修复效果影响显著。土体中部渗透吸附层能够提高修复试验去除效果。钙质砂较之骨碳有更好修复效果。
其他文献
生物电化学系统(Bioelectrochemical systems,BES)是一种可在回收二次能源的同时节约工艺成本的绿色环保工艺,普遍应用于产能、污水处理等领域,但在处理含持久性毒性的有机污染
苯氨基甲酸甲酯(MPC)是合成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MDI)的重要有机中间体。Zn(OAc)2对由碳酸二甲酯(DMC)和苯胺(AN)合成MPC的反应具有优异的催化性能,但存在易失活的缺点。为提高Zn(O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中国是肺结核流行病的重灾区,其严重程度仅次于印度和印度尼西亚.更严重的是,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耐多药结核病群体,为结核病
我国当前沥青路面主要采用的是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改性沥青胶结料,SBS与沥青之间只是简单的物理共混,高温稳定性差,影响其在工程中的应用。聚氨酯具有优异
在理实一体化的新型职教模式环境下,虚拟实训教学系统作为真实、直观反映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用户和开发者的关注。在体验经济时代,用户对虚拟汽修专业实训教学系
我国超载治理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超载现象并没有从根本上遏制,由超载检测引起的交通拥堵频繁发生。因此,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超载车辆称重管理进行优化,在完成超载检测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城市内硬化地面越来越多,不透水面积增加,城市下垫面性质发生改变,不利于绿地冷岛效应的发挥。本文以北京农学院教学区域、广场区域及回龙园公园为研究区域,运用实地观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绿地冷岛效应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以及不同季节公园冷岛效应强度。在ENVI-met中进行控制变量法实验,结果表明,绿地边长小于32m时,降温增湿效益持续上升;随着绿地形态指数(Park Sha
学位
二硫化钼是一种层状结构的半导体材料,能量带隙窄,吸收波长范围大,可作光催化剂来降解污染物。虽然MoS2为基的异质结构的研究引起了很大关注,但MoS2层内较弱的范德华力很难与
Zn4O(OAc)6是一种多核配合物,可用作催化剂、润滑油添加剂、发光材料等。现有的制备方法存在工艺复杂、条件苛刻、易产生三废等诸多问题。为此,本文采用一种绿色易行的方法制备
建筑保温材料采用隔热性能好的保温墙体是实现建筑节能的重要途径。由于泡沫材料导热系数低、质轻、保温效果好、施工方便等性能,因而在建筑保温材料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