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10月30日,酝酿已久的创业板在万众期待中于深证交易所正式开市,这是我国股票市场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创业板的出现解决了部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特别是一些成长性高的新兴发展企业,创业板市场为这些企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成长的空间,也正是因为他高成长性的特点,创业板市场受到了我国投资者的热烈追捧,至今仅五余年的时间发展速度十分惊人。截止2014年12月31日,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已达到406家,总股本1078.1亿股,上市公司的总市值达到21870.68亿元,平均市盈率PE为41.26倍。目前,我国针对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于主板市场的上市公司,研究结果也表明股权集中度能够影响公司经营业绩的发展,然而针对创业板市场的相关研究却比较空缺。因此,本文选择了创业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以其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重点,展开了相应的实证研究分析。在展开本文的研究之前,首先,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相关研究概念进行了初步了解和分析,并对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经营绩效的关系有了深刻解读。其次,详细阐述了创业板、股权集中度和公司绩效等相关概念,并对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和说明。然后,收集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大量财务数据和股权数据,运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初步的整理,客观分析了创业板市场的股权集中度、公司绩效的现状,发现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相对集中,各公司的业绩存在两极分化情况。最后,选取了153家公司作为样本并对其2010年—2013年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将初步整理后的财务数据借助SPSS软件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提炼出代表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的综合指标,做为面板数据的被解释变量,再通过Eviews软件对面板数据进行回归,检验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得出了结论然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通过实证检验,本文总结得出了以下四点结论:(1)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业绩呈现两极分化的特征,公司经营发展情况不均匀;(2)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相对集中,股权集中度呈现逐年递减趋势;(3)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呈现负相关性,股权集中不利于公司经营业绩的发展;(4)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权制衡与公司绩效呈现不相关性,股权制衡不能促进公司业绩提升。然后针对所得出的相关结论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1)政府部门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创业板的监督管理;(2)促进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的分散化,加强对控股股东的制约和监督,有效限制和约束控股股东的权力;(3)改善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制衡结构,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