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南芥抗菌核病突变体的筛选分析及相关抗性基因研究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jiajign13237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引起的菌核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其寄主和分布范围广泛,主要危害油料、蔬菜等作物,其中对我国油菜的危害尤为严重,甚至造成毁灭性的损失,但目前对该病的抗病和致病机制还不甚清楚。本研究以拟南芥为材料,在其T-DNA插入激活标签突变体库的基础上进行抗菌核病菌抗性增强的突变体的筛选,并对抗菌核病菌和抗草酸的候选基因进行克隆、超表达以及验证其功能,主要取得了如下结果:1.通过对T-DNA插入激活标签突变体库中的50000个突变体进行菌核病菌接种,获得了两个抗菌核病菌增强的突变体植株。2.克隆了由抑制消减杂交(SSH)获得的抗菌核病菌的侯选基因并构建了相应的超表达载体,然后转化野生型拟南芥获得转基因突变体。3.克隆了由Tail-PCR获得的抗草酸的侯选基因并构建了相应的超表达载体,然后转化野生型拟南芥获得转基因突变体。4.通过对转基因突变体的第三代种子进行Basta除草剂筛选已确定得到2个基因的纯合突变体植株。5.通过RT-PCR进一步验证了转基因突变体的纯/杂合关系及基因功能。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对拟南芥抗菌核病抗源的寻找及其致病和抗病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应用能力都有所提高。但几何证明中逻辑思维能力反而有所下降。如何扭转这一颓势,已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新课标教学中,针对新课标的特点,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几何逻辑思维能力我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尝试,认真做好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夯实基础知识,提高基本技能,加强证明过程 探索培养,切实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更好的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一、兴趣的培养
期刊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为信念,关爱“学困生”,以热情和耐心辅导“学困生”,让他们自信地走进英语的学习乐园。对于“学困生”来说,教师的关心和帮助就像阴暗角落里的一缕阳光,能使他们倍感温暖。在激发“学困生”英语学习兴趣方面,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方法:  一、查找并分析原因,对准问题入手解决  “学困生”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普遍原因是:学生自控能力差,学习态度不端正,对自己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