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力量的消失——《我的名字叫红》的中心寓言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zb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的名字叫红》是一部有着侦探小说外表的哲思小说,其对世界的思考以细密画家们的艰辛为表征。而艰辛的根源在于对以细密画为代表的艺术力量的消失。这种消失的发生以奥斯曼世界内的法兰克风格绘画的冲击为起点,以细密画及细密画家群体的失声为脉络,以黑与谢库瑞的隔阂为结局。遗忘了细密画所代表的记忆与力量,小说结局的隔阂便是难以逾越的,人们和世界便只能陷入孤独。正如《红》的另外两个别名所暗示的,不能《爱上一幅画》,就会产生《破碎的细密画家》,艺术的力量将我们与彼此和世界联系在一起。帕慕克在此以消失的形式唤醒并保存我们对细密画式的目光背后的真理与意义的记忆,使我们不仅仅只将世界和彼此看作一种表象。这是《我的名字叫红》所代表的中心寓言。  艺术力量的消失在小说内造成了不同类型的艰辛,细密画家和细密画艺术都因此受创。细密画家的艰辛发生在小说中的三组人物身上,它造成了不同的后果:奥斯曼大师最后的失明,橄榄的死亡和黑与谢库瑞的隔阂。对于以上三组人物来讲,艺术力量的消失发生在不同的层面上。在奥斯曼大师那里,艺术力量的消失发生在现实与传统的层面上,其消失与传统细密画的消失密切相关。在橄榄那里,艺术力量的消失发生在艺术融合与分裂的层面上,不同体系之间的影响使得橄榄迈入现代世界,并因此推动了整个小说的进行。而在黑与谢库瑞那里,艺术力量的消失是本质性的。帕慕克完成了自己所说的传统故事与后现代文学的结合。黑与谢库瑞成为了内扎米诗歌中《席琳与霍斯陆》的现代重现,但帕慕克的重写也使得艺术力量的消失以直接的方式表现出来。  在小说的具体情节与人物的艰辛之下,隐藏着细密画与肖像画之间的斗争。帕慕克用小说的形式探讨艺术力量为何消失的问题。在讨论这个问题中,帕慕克需要这两种话语以及它们之间的冲突,并以此来发展小说的背景与框架。首先在细密画风格之中,其诞生之处就含有自身消亡的原因,其与传统世界的联系过于紧密,而且不能以直观的形式表达自身的意义。这种原因被法兰克风格的到来放大。而与细密画相对的法兰克风格绘画,在橄榄的实践中,其不足和悖论被显露出来:肖像画只是缺乏内在的表象,其最核心的部分是“个人风格”,而非透视法技巧。但由于透视法技巧下的绘画更吸引人,故其如撒旦(易卜劣厮)引诱人类(阿丹)堕落的果实,使人类失去更好的居所。  小说中的细密画所代表的艺术力量使小说中的画家们彼此相连,使恋人彼此相爱。但在帕慕克对细密画的困惑中,现实随着艺术而失落,人们禁锢于表象,世界陷入孤独。艺术力量的消失成为小说中问题的根源。从帕慕克对鲁米的一个故事的看法中能看到帕慕克对于根本性的力量的寻找。而这种寻找出现在了小说中。帕慕克以小说的方式反向保存我们对意义与艺术力量的记忆。这是《我的名字叫红》所独有的诗学力量。
其他文献
李陀是当代中国文艺变迁的深度参与者,他的文艺批评话语包涵着他对中国文艺发展历程的规划、展望、观照,以及他对中国文艺发展状况的独特见解。本论文以李陀的文艺批评话语为研
量词的功能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对名词进行分类化和对名词进行数量化。在汉语和韩语里,量词是不可缺少的成分,并且在这两种语言中,量词的使用具有一定的约定性和规律性。  本文
2010年12月31日,与疾病抗争了三十余载的史铁生溘然长逝。这位总是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的作家给我们留下了意蕴丰厚的文学遗产与精神宝藏。从“文革”的时代之伤和“
《续高僧传》是唐释道宣所撰的一部僧人传记,记载了梁至唐代一百多年内四百多位僧人的生平事蹟,涉及社会生活的很多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语言学、史学、文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由
我国实施奥运争光计划,提高我国体育运动竞技水平,为国争光是13亿人民的期望。篮球是我国最普及的运动项目之一,然而,建国50多年来,我国的篮球竞技水平与美国等强势国家仍存在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