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液肿瘤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DC/CIK;观察DC/CIK增殖活性;应用DC/CIK细胞免疫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液肿瘤患者,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液肿瘤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体外诱导培养分别扩增出DC和CIK。倒置显微镜下观察DC和CIK的细胞形态。培养过程中培养后行相关病原学(细菌、霉菌)检测。使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培养后的DC/CIK相关细胞免疫表型。临床治疗将体外诱导培养的DC/CIK经流式细胞术等鉴定和病原学检测阴性后,DC经皮下(双颈部、腋下、腹股沟淋巴结共6个部位)CIK经静脉回输给患者本人。回输过程中及回输后观察其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并监测患者血常规、大小便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心电图等的变化。【结果】DC培养第2天细胞体积开始变大;3天左右细胞开始出现变形,拉长呈梭形及放射状等各种不规则的形态,部分细胞开始悬浮,贴壁细胞部分聚集成团;培养7天左右,集落明显增多,有更多的细胞处于轻贴壁状态;培养9天左右大部分细胞开始悬浮,形态不规则,镜下可见大量具有毛刺状突起的细胞,形态不规则,为典型的DC形态,有的细胞表面有圆形、星形及树突样突起。诱导成熟的DC经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CD80、CD83、CD86、CD1a等阳性细胞比率大幅上升。CIK培养第5天左右开始倍增,细胞体积明显增大,呈现母细胞化,并成簇生长,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CIK中CD3+CD56+、CD3+CD8+双阳性细胞的比率亦大幅度上升。DC/CIK细胞免疫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有部分患者出现低热、乏力、皮下注射部位轻微疼痛等不良反应,低热持续时间大概在2-6小时,可自行消退,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危及生命的的并发症和明显的不良反应。治疗后监测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心电图均未见异常变化。【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DC/CIK的培养不受影响。用本实验培养的方法可以获得增殖能力强、相关细胞免疫表型较高的DC/CIK。DC/CIK适用于临床细胞免疫治疗。DC/CIK细胞免疫治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完全缓解的血液肿瘤患者,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