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氮与接种蚯蚓对三叶草和玉米生长的影响及促生机制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n781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在减少化学氮肥施用的同时仍能够满足粮食需求,可持续发展农业越来越受到关注。蚯蚓能通过促进氮素矿化增加植物产量,同时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生物群落和功能。蚯蚓划在不同氮素水平下对不同植物的影响仍了解甚少。本研究设置3因素交互设计,研究施氮与否(0,240 kg ha-1)条件下,蚯蚓对三叶草和玉米(不种植物的处理作为对照)种植下对土壤和植物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论植物种类及植物存在与否,蚯蚓都显著改善土壤团聚体结构,增加2-0.25 mm团聚体含量,减少黏砂粒含量,且在施加氮肥条件下更加明显。蚯蚓显著增加不种植植物时两个氮条件水平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还显著增加施加氮肥条件下,种植三叶草时土壤中团聚体的平均重量直径。2)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主要受到植物种类的影响,蚯蚓-氮素-植物三者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达到显著水平。土壤细菌和真菌相比,可能由于蚯蚓活动的扰动及取食作用,蚯蚓对真菌的影响较显著。3)土壤线虫主要受到植物种类的影响,这一点与土壤微生物的变化类似。但是氮肥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蚯蚓的作用在植物施用氮肥下被弱化。值得注意的是,接种蚯蚓可显著降低无氮添加条件下种植三叶草时土壤线虫总数,且在所有处理中,所有不种植物的处理线虫总数明显较低。4)对于土壤酶活性,主要受到植物种类的影响。同时,对于总碳、氮、磷循环酶活性和总酶活性,蚯蚓显著增加不施氮肥条件下不种植植物时总酶活性,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否施加氮肥,蚯蚓都显著降低种植玉米时土壤中的总酶活性。5)对于植物生物量,蚯蚓显著增加不施加氮肥条件下种植玉米的地上地下部生物量,而对施加氮肥条件下的玉米生物量没有显著作用;刚好相反的是,蚯蚓对不施加氮肥条件下三叶草生物量无显著影响,却显著降低施加氮肥时三叶草生物量。总之,蚯蚓会通过增加土壤可利用性氮促进植物生长,还会通过土壤微生物影响植物生长,且与植物种类有相互关系。了解蚯蚓-微生物-植物之间相互作用有利于更充分地理解蚯蚓对作物的影响机制,更好地发展和管理可持续农业。
其他文献
综述了山西省辣椒生产的现状,对山西辣椒的种植面积、品种、栽培技术、销售和加工、种子生产及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提出了加强品种和栽培技术研究,发展龙头企业,树立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GIS)在电力系统中应用广泛,其内部触头过热会引发重大事故,因此研究过热故障特性及其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设计的252 kV GIS温升实验平台,通过模拟触头
近日播出的电视剧《老中医》引起了观众热议。虽然批评与表扬的声音兼而有之,但尝试找出自己独特的“卖点”无疑是此类正剧作品吸引观众的法宝。$$《老中医》的剧情发生在民国
报纸
在中国与东南亚华侨华人关系、侨乡研究等诸多领域,华侨参与侨乡经济建设是海内外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有关该课题的研究,学者们主要侧重于侨汇以及华侨对国内企业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