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抑郁症是一种最常见的精神疾病,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和终生患病率。以往传统对抑郁症的认识长期局限于突触受体水平神经递质含量的异常。近年来随着对抑郁动物模型的认识与研究,发现除了神经递质含量异常以外,还有一系列神经突触的可塑性调节参与了发病机制。海马神经元损伤是神经突触可塑性调节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抑郁症发病机制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关于应激损害海马的机制,目前仅发现损害由应激激素——糖皮质激素引发,导致内源性兴奋性氨基酸的大量释放,通过N甲基-D-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途径介导一系列损害的发生。NMDA受体通道主要是钙离子通道,神经元内游离钙增多(钙超载)是引发损伤的重要物质,目前认为游离Ca2+是引起细胞凋亡信号传递的重要成员之一,可以通过多条途径引发凋亡。我们研究的目的就是检测应激性抑郁大鼠模型海马神经元内游离Ca2+的浓度,评价其是否是NMDA受体通道下游重要的损害因子,并应用钙通道阻滞剂,判断其能否起到神经元保护作用,从而帮助阐明应激性抑郁症脑损害的病理机制,探寻抑郁症治疗的新方向。 实验材料 1.实验动物 采用雄性青年Wistar大鼠36只,平均体重180~220克。 2.主要试剂 Fura-2/AM,MK-801,尼卡地平。 3.实验仪器 YSD-4型药理生理电刺激仪;荧光分光光度计。 实验方法 1.动物分组 依Open-ield法评分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K组,6只)和三个实验组:抑郁模型组四组,10只人MK-801预处理抑郁模型组*组,10只厂尼卡地平预处理抑郁模型组四组且 只)。 2,抑郁模型的制作 大鼠分笼饲养,每笼1只,接受ZI天不同的应激。 3.取材 各组大鼠在处死前均采用Open-ield法测定大鼠行为。迅速断头冰上取脑,解剖剥离出海马 4.海马神经元突触体游离Ca卜测定 门制备海马突触体。 2)测定突触体游离Ca卜含量。 5.统计方法 采用配对t一检验。 实 验结 果 一、开场行为观测 1.中央格停留时间:与A组相比人组中央格停留时间增多,P<O.01,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差异显著;与A组相比人组中央格停留时间增多,P<O,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与A组相比p组中央格停留时间增多,P<O.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与B组相比上组中央格停留时间减少,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与B组相比人组中央格停留时间减少,也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与C组相比人组中央格停留时间减少,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穿越格数、竖立次数和修饰次数:与A组相比8组三项指标数均减少,P<O.01,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差异显著;与A组相比人组和D组三项指标也减少,P<o.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与B ·2·组相比人组和D组三项指标均增加,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C组和D组三项指标之间无统计学意义。 3.粪便粒数:与A组相比人组粪便粒数明显增多,P<O.01,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差异显著;与*组相比人组粪便粒数增多,P<O.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与A组相比人组粪便粒数增多,但无统计学意义。与B组相比人组粪便粒数减少,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与B组相比对组粪便粒数减少,P<o.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与C组相比对组粪便粒数减少,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海马突触体内游离Ca卜测定 与对照组 A组相比p组海马突触体内游离 Ca卜含量明显升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与A组相比人组海马突触体内游离Ca八含量无明显改变,P>O.05,无统计学意义;与A组相比p组海马突触体内游离Ca卜含量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 与B组相比人组海马突触体内游离Ca卜含量明显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与 B组相比,D组海马突触体内游离 Ca卜含量明显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与 C组相比人组海马突触体内游离 Ca卜含量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 讨 论 一、开场行为评定在应激性抑郁大鼠模型研究中的意义 急性应激时动物的活动增加,慢性应激引起行为活动的减少。随着应激时程的延长,动物的行为表现为由兴奋、焦虑状态过渡到抑制、抑郁状态。本实验应用慢性综合应激制作动物模型,单纯进行应激的B组在应激结束后大鼠的活动明显减少,表现为水平穿越格数、竖立次数均显著减少,修饰行为(理毛)受到明显抑制,中央格停留时间用便量明显增加,与对照组A组相比差异显著u ·3·<O.01厂表明大鼠的抑郁模型的制作是成功的。 本实验预先给予MK-801(NMDA受体通道阻滞剂)和尼卡地平(钙通道阻滞剂)处理的C组和D组的活动也明显减少,与A组相比差异显著,说明这两种药物不能逆转慢性应激所导致的大鼠焦虑和抑郁样行为,抑郁大鼠模型的抑郁和焦虑行为不是由海马突触体内游离钙升高所导致的。但是人组和D组与B组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