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截骨矫形-内固定诊治胸腰段后凸畸形的应用研究

来源 :内蒙古医学院 内蒙古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li115296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后路一期顶椎截骨矫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诊治胸腰段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的手术前、后设计和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后路一期顶椎截骨矫形-螺钉内固定诊治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42例,平均年龄37.5±9岁;病因分类:先天畸形占26.2%、陈旧结核52.4%、陈旧骨折21.4%;后凸顶椎部位:T11占26.2%、T12占33.3%、L1为40.5%;其中38.1%伴有不全瘫。术前后凸角度78.4±18.0°;观测病因分类畸形结构、脊髓受压程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等;术后测量并分析畸形即刻矫正效果、观测远期矫正丢失角度、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   结果:本组病例手术时间3.5±0.6 h,术中出血量455±235.0ml,手术固定融合平均5.0节,术后平均随访22.6月;后凸Cobb角由术前78.4±18.0°矫正为术后7.0±8.4°,矫正率达89.9%,末次随访时为7.9±8.9°,矫形丢失平均为0.9°。16例不全瘫者术后Frankel分级C级3例,D级5例,E级8例。   结论:利用Mimics软件对患者术前、术后CT原始资料进行三维重建后可真实客观地反映出后凸畸形各项参数指标,为该特殊类型疾病的手术设计及诊治提供详实理论依据;后路一期顶椎截骨矫形-内固定治疗胸腰段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术式可获得良好矫形效果。
其他文献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团队对魏氏准噶尔翼龙的头骨腭区研究获新进展.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对比研究,最新研究发现准噶尔翼龙在颚区的主要特征变化集中在翼骨
期刊
背景:  家猪的遗传、生理及神经功能与人类高度相似,使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高效精确的基因修饰猪是生物医药研究的理想动物模型之一,也是研究疾病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