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加大,我国煤炭产量及其采煤技术不断提高。综掘成套装备的推广使用,使我国西北地区形成了高强度、高效率的地下开采模式。西北地区属于生态脆弱区,抗扰动能力较差。在此背景下,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矿区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严重。如何合理高效开采煤炭资源,减轻开采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成为一项重大课题。论文以神东矿区Landsat TM/ETM+遥感数据为基础,分析矿区植被演化的时空变化规律,并通过矿区植被NDVI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分析,揭示矿区植被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成果对探索西北矿区高密度井田、高强度开采情况下矿区植被时空变化规律以及主要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对Landsat TM/ETM+数据进行预处理,获取研究区NDVI影像。基于长时间序列NDVI数据集,运用各种指标深入研究矿区植被的时空变化规律,分析了NDVI值的空间分布特点、时间变化规律和时空变化趋势,探索了神东矿区植被变化与煤炭开采状况的耦合性。2.利用IDW空间插值,得到研究区气候数据。通过对NDVI值与气候因子作相关性分析,提出研究时间段内,矿区植被变化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更显著,并从正反两面阐述其影响。3.对矿区的空间分析得:神东矿区为低密度植被覆盖区,且植被分布相对均匀;植被覆盖变化是以改善为主,严重退化区几乎没有;研究时段内植被呈波动性增长,采矿区比较稳定,后备区植被波动性相对较强。4.矿区植被的时间序列分析得:1989-2009年NDVI增幅为0.06/10a;根据密度分割影像和距平值,划分为两阶段,即1989-2000年和2000-2009年;通过傅里叶及高斯拟合第二阶段NDVI值,了解研究区一年一熟植被特点,及每年的峰值和生长季始末差异。5.驱动力分析表明:1989-2009年植被变化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视为不相关,但第一阶段受温度的影响大于同期降水的影响,而第二阶段则相反;矿区植被变化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严重,尤其当地煤矿开采的影响,近年来矿区积极治理周围环境,有效地改善了研究区植被的生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