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远外侧枕髁后锁孔手术入路设计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目的:遵循微创化的原则,将锁孔手术理念融入传统远外侧入路,设计出一种新颖的枕髁后锁孔手术入路,观察显露的相关解剖结构,探讨其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选用8具经10%福尔马林固定、颅内动静脉乳胶灌注的湿性连颈头颅标本。为探索最适当的切口长度及肌肉分离方法,实验对比观察了两种不同形状的切口(直切口、“S”形切口)、两种切口长度(5cm和7cm)以及两种不同的枕下肌肉分离方法(纵行切开分离法和游离翻转法)。暴露枕骨的远外侧后,做一直径3cm的枕髁后类圆形骨窗,显微镜下观察显露的解剖结构。总结上述各方法的优缺点并予以优化组合,设计出一种新颖的、重复性好、可行性强的锁孔入路。 结果:乳突后纵向“S”形7cm长的头皮切口(上缘起自乳突中点向后2cm处,下界至C2水平)是该锁孔入路的最佳手术切口;采用分层翻转法处理枕下肌群明显优于纵行切开分离法。通过调整头位和显微镜角度,枕髁后直径3cm的微骨窗同样可显露同侧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小脑前下动脉、面听神经、后组颅神经、延髓腹外侧等传统远外侧入路所能显露的解剖结构。 结论:实验设计的枕髁后锁孔入路具有临床应用可行性,可以很好地显露上述结构。应用现代显微外科技术,可在不磨除枕髁的情况下进行椎动脉瘤、小脑后下动脉瘤、较小体积的舌下神经鞘瘤、延髓腹外侧肿瘤等病变的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