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增加及糖尿病患者存活时间的延长,糖尿病导致的慢性肾脏病逐年增加。糖尿病已是发达国家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的首位病因,也正在迅速成为发展中国家CKD的首位病因。鉴于此,2007年美国肾脏病基金会(National Kidney Foundation,NKF)在其K/DOQI指南中第一次推出关于糖尿病和慢性肾脏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指南,建议把由于糖尿病导致的慢性肾脏疾病命名为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以取代目前使用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所以在临床实践中,有必要将糖尿病合并的慢性肾脏病区分为糖尿病肾脏病(DKD)和糖尿病合并非糖尿病肾脏病,由于两者发病机制及肾损害机制不尽相同,临床表现略有不同,肾功能进展也有快慢之分,既往中医在此方面研究集中于糖尿病肾病(DN)的证候研究和辨证论治研究,不可否认,限于认识水平的历史缺陷,过去所谓的糖尿病肾病(DN),可能混杂有许多非糖尿病肾小球病的慢性肾脏病,故相应的研究不可避免地在反映疾病实质方面和证候方面存在交叉和不确定性。在DKD概念提出以后,此概念在全球范围内广泛被接受,给我们中医研究,尤其是DKD的证候和辨证论治带来新的要求。DKD和糖尿病合并非糖尿病肾脏病的证候表现应该有所不同,在临床上对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的证候分布、DKD的证候分布、糖尿病合并非糖尿病肾脏病的证候分布进行重新的认识,并加以研究,势在必行。本研究通过对80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并比较了其中医辩证特点及证候分布,为以后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基础。研究目的:1.归纳总结糖尿病合并CKD的主要临床证候,不同CKD阶段证候分布变化;2.归纳总结DKD的主要临床证候,不同CKD阶段的DKD证候分布的变化;3.初步分析并比较DKD与糖尿病合并非糖尿病肾脏病的证候分布。研究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对所有纳入病例进行中医辨证、中医虚损证和邪实证评分;采集人口学、病史及各种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血压、糖尿病有关指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酸)、慢性CKD有关指标(微量白蛋白尿、蛋白尿、GFR、Cr、BUN、肾脏B超)、眼底检查、动脉系统相关检查(如颈动脉、下肢动脉、肾动脉B超)、肾脏病理(部分病例在鉴别诊断时进行肾活检),分析各项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及其与虚损证和邪实证积分之间的关系。资料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认为具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80名糖尿病慢性肾脏病患者,平均年龄58岁以上,以中老年人居多,男女患病人数未见显著差异。64例DKD患者常见症状分别为:倦怠乏力、腰酸膝软、口干咽燥、水肿、精神萎靡、肢体麻木、气短懒言、畏寒肢冷、食少纳呆、面色晦暗。DKD分期中,CKD1期多见肝肾阴虚,CKD2期也以肝肾阴虚为主,CKD3期多为气阴两虚,其次为脾肾气虚,CKD4期中多见气阴两虚、脾肾阳虚,并可出现阴阳两虚,CKD5期中则以脾肾气虚和阴阳两虚为主,其次为脾肾阳虚。在上述观察中,邪实证中以血瘀为最多,贯穿病程始终。除血瘀证外,CKD1期、2期多见湿浊证,CKD3期中痰湿证、湿浊证亦为多见,CKD4期、5期中湿浊证开始增多,整体出现频率多见血瘀(76.56%)湿浊(32.8%)、痰湿(23.4%),且血瘀>湿浊>痰湿,DKD的虚损证中以气阴两虚为最多见(29.7%),但多出现于CKD3期之后,其次为脾肾气虚(21.9%)及脾肾阳虚(20.3%),除起病多为肝肾阴虚以外,贯穿病程始终。DKD病程发展为:肝肾阴虚——脾肾气虚——气阴两虚——脾肾阳虚——阴阳两虚,应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16例糖尿病合并CKD患者常见症状分别为:倦怠乏力、水肿、腰酸膝软、恶心呕吐精神萎靡、气短懒言、畏寒肢冷、肢体麻木、肌肤甲错、头晕头痛糖尿病合并CKD,患者按CKD分期标准分期观察其常见症状、频次发现:(1)cKD1期患者(3例)中较常见的症状:疲乏无力66.7%、腰酸膝软66.7%、水肿66.7%、少气懒言66.7%、精神萎靡66.7%、头晕头痛33.3%、肌肤甲错33.3%;(2)cKD2期患者(5例)中较常见的症状:疲乏无力80%、水肿8 0%、腰酸膝软6 0%、少气懒言60%、精种萎靡60%、畏寒肢冷60%、头晕头痛40%、恶心呕吐20%、面色晦暗20%:(3)cKD3期患者(5例)中较常见的症状:疲乏无力100%、水肿80%、腰酸膝软80%、少气懒言60%、畏寒肢冷60%、精神萎靡40%、恶心呕吐20%、面色晦暗或黧黑20%、胸闷憋气20%。(4)cKD4期患者(1例)出现的症状:恶心呕吐、疲乏无力、水肿、腰酸膝软、胸闷憋气、面色晦暗、畏寒肢冷,肌肤甲错;(5)CKD5期患者(2例)出现的症状:恶心呕吐100%、疲乏无力100%、水肿100%、面色晦暗100%、肌肤甲错100%、少气懒言50%。糖尿病合并CKD在虚损证上以气阴两虚、脾肾气虚为最多(31.2%)其次为脾肾阳虚(12.5%),邪实证方面以湿浊证多见(43.75%),其次以湿热证(37.5%)、水湿证(31.25%)及血瘀证(31.25%),病程发展上应遵脾肾气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的规律,并且随病程进展邪实证症状明显增加和加重,所以糖尿病合并CKD应是以标实为主,兼有虚证。通过相关统计学分析,糖尿病肾脏病患者邪实证积分可能与血糖存在正相关,与白蛋白存在负相关。发现cr与脾肾阳虚存在正相关(P=0.021);尿蛋白与脾肾气虚、脾肾阳虚存在正相关;其他指标与各虚损证、邪实证没有明显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