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塑性静力与动力分析在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桂林工学院 桂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lovec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目前仍处于地震高发期,因而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来,随着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念逐步被地震工程界认同,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实用方法的研究已经发展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结构的弹塑性反应分析方法是基于性能抗震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已有的弹塑性反应分析方法中,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分析方法被认为是最为精确的一种方法。然而,由于其复杂性以及地震波选择、恢复力模型、结构计算模型等方面的不足,使其在工程中的推广受到限制。弹塑性静力分析(push-over)法是一种等效非线性的静力方法,是静力荷载增量法的改进方法。这种方法虽然不可能对抗震需求提供精确分析,但对结构的非弹性行为可以做出非常可靠的评估。 本文的研究内容属于工程结构抗震领域研究范畴。文中研究和讨论了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静力及动力分析的原理、假定、实施步骤、各自的优缺点以及目前的发展状况和抗震性能评估原则。并通过国内计算软件PKPM对某高层建筑进行弹塑性静力分析和弹塑性动力分析,研究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push-over分析和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比一般通用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抗震分析方法能够提供更合理,更符合实际的结果。两种方法计算结果比较得出,在多遇地震下结构的侧移曲线和层间侧移角曲线基本吻合,push-over方法得到的位移值要大一些,满足结构强度的要求;在罕遇地震下,最大位移曲线的形状基本相同,说明push-over方法能够较好地估计结构的整体和局部弹塑性变形。对于高层建筑结构,通过push-over分析和时程分析,可以比较准确地把握结构体系在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下的结构安全度,是将来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的一个必要手段。本文的讨论研究为实际工程设计中采用上述两种方法时,提供一定的理论及数据分析结果。
其他文献
本文所开发的基于Web的水库大坝基本资料管理系统,采用了目前流行的融合了先进成熟的计算机网络、中间件和组件技术的B/S(Browser/Server,浏览器朋艮务器)软件架构体系,以微软公
粘度改性剂是水下浇筑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它可以减少水泥基材料泌水,提高其粘聚性能。一些微生物多糖作为粘度改性剂在水泥基材料中已经得到广泛的运用
土钉支护是基坑和边坡加固中重要的支护形式之一,它以其经济可靠、施工快速简便等优点在我国得到了迅速推广和广泛应用。但由于目前人们对土钉支护的作用机理认识不足,其设计
桩基础因其承载力高、沉降小、施工方便以及能适应复杂地质环境等优点在基础工程中被广泛使用。对于城市立交桥、跨江跨海大桥、海上钻井平台或风力发电塔等结构物中的桩基础
短切纤维增强型混凝土是目前土木工程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围绕微细钢纤维-聚丙烯腈纤维混杂增强混凝土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研究了纤维的混杂方式对材料的
火灾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的发生、发展包括湍流流动、燃烧、传热等多个相互影响的部分,并同时受到各种随机性因素的影响。本文对火灾过程的随机性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进行了
钢筋混凝土梁的延性变形能力对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有着重要影响,为了保证梁的延性变形能力,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对配筋率进行了限制,但实际工程设计中,由于
混凝土是土木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结构材料。但由于钢筋锈蚀、环境侵蚀以及人为因素等作用,一些混凝土结构出现严重损伤,甚至是突然的脆性破坏,随着损伤的积累,可能造成灾难性
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和用途确定其性能目标,根据不同的性能目标进行抗震设计,使设计的建筑在未来地震中具备预期的功能。以性能为目标,采用量化指标控制
钢筋混凝土双向板是目前房屋建筑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结构构件,它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对建筑物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实际工程中,双向板在均布荷载下的受力性能和设计方法的研究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