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政府的财政权和事权不相匹配,城镇化的推进加大了地方政府的资金负担,在此背景下地方融资平台成为了地方政府重要的融资渠道。在经历短暂的低迷之后,2012年城投债规模呈现一种爆发式的增长,全国各省市发行的绝对量及增长幅度都较大,平均每个月的新增发行量近1300亿左右的规模。2012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行的城投债规模急剧膨胀,截至到12月初,总城投债发行规模达到10015亿元,共848只。目前总城投债的存量规模已经超过2万亿,发行规模较上一年上涨了近124%,远远超过市场上的其他债券品种的增速。但是地方融资平台的城投债并不等同于发达国家的市政债,当地政府的信用对于城投债的支持并没有法律依据,在2013年6月份审计署发布的全国政府性债务报告中把城投债的20%计入地方政府债务,且近年来地方政府的财政缺口逐年加大,地方政府的隐形担保也呈现不确定性,评级机构给出的普遍较高的信用评级没有反应城投债的真实信用,因此城投债存在高估值的风险。本文尝试使用Black-Karasinski无套利模型研究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利率期限结构,为我国的利率风险管理提供有利的补充。并改进KMV模型,通过模拟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的变化、城投公司净资产价值的变化试图更准确地描述城投债的信用风险及溢价。最后在将无风险利率加入风险溢价的情况下为我国城投债进行定价,旨在为我国债券市场的合理定价提供一种理论方法,并依此规范债券市场的风险。利用本文所提理论方法,选取天津滨海新区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西宁城市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所发行的城投债为研究对象,发现天津滨海新区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城投债的违约风险被高估,而西宁城市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城投债的信用风险被低估。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目前我国城投债的信用风险是局部的,并不存在系统性的风险,总体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