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管瘤CT动脉期分型对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来源 :宁夏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zs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双源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及3D后处理重建对肝脏血管瘤容积测定的诊断价值;动脉期强化的分组分型对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肝血管瘤的CT资料;所有病例均应用SIEMENS双源64排螺旋CT进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全部测定了患者的不同时相的CT值。其中有185例根据瘤体最大直径(d)分成三组(4cm<d≦10cm、d>10cm及d<4cm三组),应用容积测定软件测定不同时相的强化容积,进行分型。结果①300例病例中,共有452个病灶,有415个病灶(91.82%)在平扫时为低密度,37个(8.18%)病灶为等或高密度;动脉期385个病灶边缘点状、斑片状强化,67个未出现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相继出行强化,最终都强化至等密度。3D后处理后,可从不同角度、不同时相肿瘤强化容积的改变看到不同的瘤体整体形态学改变及肿瘤与肝动脉之间的关系。②直径小于4cm的肝血管瘤动脉期强化比率均大于28%,平均为53.68±13.25%; 4cm<d≦10cm的肝血管瘤动脉期强化容积比率为22.25%±3.25%;d>10cm的肝血管瘤动脉期强化容积比率均小于18.50%,平均为13.28%±4.26%。双源64排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可了解肝脏血管瘤的血供情况,从而为肝脏血管瘤的动脉栓塞治疗提供依据。结论(1)双源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及3D后处理可清楚显示肝血管瘤的CT表现,对血管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明显的优势。(2)对于4cm<d≦10cm的肝血管瘤,动脉期强化比率大于22.25%的病灶,可认为其动脉期血供丰富(富血供型);小于22.25%的病灶,可认为其缺乏动脉供血(乏血供型);直径小于4cm的肝血管瘤多为富血供型;大于10cm的肝血管瘤多为乏血供型。目的分析介入栓塞治疗对不同类型肝血管瘤的影响及疗效评价。方法搜集32例经过动脉栓塞治疗的肝血管瘤患者,术前均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并测量术前的瘤体容积及动脉期强化比率;应用平阳霉素-碘乳剂行动脉栓塞治疗,术后6个月随访复查CT,测量瘤体体积,计算体积缩小率,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疗效。结果全部病例经动脉栓塞治疗前后瘤体体积缩小有统计学意义;富、乏血供组间瘤体缩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例d>10cm的血管瘤患者行动脉栓塞后瘤体容积均较术前缩小,但效果不明显,需要二次栓塞。结论1)动脉栓塞治疗直径4-10cm的肝血管瘤,不论富血供还是乏血供的患者都有很好的疗效,但是以富血供肿瘤效果更明显;2)双源64排螺旋CT评价肝血管瘤栓塞治疗后的疗效评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正常颈髓进行研究,明确正常颈髓的张量特征,为进一步DTI在颈髓外伤中的临床应用提供客观详实的科学依据。方法使用SE-EPI序列对30名健康志
本文通过田间与盆栽对比试验及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大豆连作胁迫下,土壤与植株锌营养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中各连作年限土壤有效锌总体高于正茬,但连作大豆植株
2001年9月9日《文汇报》的国际新闻版,有一个醒目的标题“阳光政策’化寒流”。“阳光政策”是韩国总统金大中提出的为同北方缓和、促进朝鲜半岛和平进程的一项政策。作为一
某省法制报,大字标题为: 醉汉持刀奸少女太猖狂民警深夜速出击落法网看了这标题,总觉得有些别扭。上句“醉汉持刀奸少女太猖狂”,表述明白无误;下句“民警深夜速出击落法网
期刊
目的:建立快速心室起搏致心力衰竭犬房颤模型,研究其电生理及心房结构和功能改变。方法:15只健康杂种犬分两组:对照组6只,实验组9只(220~240次/分心室起搏25±3天)。超声心动图测
选择优良牧草品种,进行有关牧草营养动态的试验研究,按照牧草营养型,可以合理开发利用牧草资源和调整畜群结构,为草原畜牧业提供信息。同时进行有关光合、呼吸、水分利用和抗逆性
目的观察SD大鼠皮下C6胶质瘤模型放疗前后18F-氟硝基咪唑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18F-Fluoromisonidazol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初夏的北京,天朗气清,绿意葱茏,这是首都最宜人的季节。生机盎然的时令,浸染着大气典雅的国萃苑,使这座位于东四环的仿古建筑群增添了丝丝灵动的气息。6月5日,天柱书会山东平
目的探讨经基因确诊的SPG4型和SPG31型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患者的磁共振成像特征,阐述MRI是否可以作为HSP分型的辅助诊断指标之一。方法本研究2个家系均为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
转基因抗虫棉作为棉花育种上的一项重大进展,受到了世界各产棉国的重视。我国自1990年开始转基因抗虫棉的研究与应用以来,引起有关部门的普遍关注,众说纷纭。本文通过阐述国内外转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