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重点探讨发生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因素,同时回顾性分析GDM的母儿结局,期待通过对GDM相关因素及母儿结局的研究认识,为临床上产前保健提供指导意见。方法:根据国际妊娠与糖尿病研究组织(IADPSG)制定的新的GDM诊断标准,用调查问卷及资料数据回顾的方式收集了 2017年10月至2018年02月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产科病区住院的184例分娩妇女的相关资料,排除多胎妊娠,既往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肝病、肾病、内分泌疾病等病史,以及妊娠期服用可能影响糖代谢及脂代谢药物者。将产妇数据分为两组:非GDM组(n1=108例)和GDM组(n2=76例)。所有产妇均在苏北人民医院定期产检,均于妊娠24~28周或以后行75g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临床资料完整,且所有产妇均单胎活产。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及EXCEL2016回顾性分析研究对象的数据资料,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GDM的相关因素。结果:本次研究中研究对象的年龄为(28.82±3.84)岁,非GDM组与GDM组的平均年龄为(28.07±3.52)岁 vs.(29.88±4.04)岁;终止妊娠时体重增长(14.97±5.03)kg,非GDM组体重增长(14.80±4.60)kg,GDM组体重增长(15.14±5.45)kg;年龄≥35岁、身体质量指数(BMI)≥24kg/m2、有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多次流产史(流产次数≥3次)、既往有妊娠期糖尿病史、剖宫产、早产(<37周)、产后出血、巨大儿、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8分)、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感染在GDM组中发生率高于非GDM组;其中两组的年龄、BMI、家族史、流产次数、既往妊娠期糖尿病史、终止妊娠的方式、终止妊娠时胎龄、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8分)、新生儿低血糖及新生儿感染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文化程度、吸烟情况、非孕期及孕期每周运动次数、产次、终止妊娠时体重增长情况、新生儿体重及产后出血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有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身体质量指数(BMI)是GDM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基于小样本的妊娠期糖尿病相关因素的初步临床研究,本实验得出.:年龄、BMI、家族史、流产史、既往妊娠期糖尿病史影响GDM的发生,其中BMI影响最大。本次研究发现,患有GDM的孕妇发生早产、剖宫产、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8分)、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感染的风险较高,对巨大儿和产后出血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由此,提出以下建议:1.建议女性适龄妊娠,妊娠前控制体重;2.注意避孕,避免因计划外妊娠而流产的发生;3.如既往有妊娠期糖尿病史,再次妊娠前须筛查糖耐量;4.对于GDM孕妇,临床上加强对围产期GDM孕妇及胎儿的密切监测,控制好血糖,积极防治并发症,做到早防范,早发现,早控制,早治疗,以此降低母儿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改善母儿结局;5.重视产后定期随访,复查OGTT。通过本研究认为,在临床上给准备妊娠的妇女及孕妇提供针对性的孕前或产前保健指导意见,降低GDM发生率是可行的,GDM对母婴的远期影响尚需大量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