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调查研究、比较、分析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主观全面评定法(SGA)与微型营养评定(MNA),这3种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术前营养筛查方法在大肠癌住院患者中的术前应用情况,研究术前营养风险筛查与营养风险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关系,用以比较出更为适合大肠癌住院患者的营养筛查方法。以利于外科医师在大肠癌患者入院早期就做出精准的营养评价,早期对于有营养需求的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营养支持以改善患者的临床不良结局。 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承德医学院附属朝阳市中心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大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标准者在入院24小时内完成NRS2002、SGA和MNA这3种方法的营养筛查。病例纳入标准为:(1)患者年龄18~80岁,住院时间超过24小时,次日8时前未行急诊手术,神智清晰,并且知情同意。(2)术前经纤维结肠镜取病理活检,诊断为结肠癌或直肠癌;(3)术前未出现心脏、肝、肾、肺等器官的严重损害及恶病质表现者;(4)均行根治性择期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测确诊者;(5)无精神类疾病并自愿配合术前问卷调查,可进行正常语言沟通者。 患者营养筛查的数据资料均记录成登记表,记录研究对象术前营养风险评估结果,及实际术前营养支持的状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结局等。应用WPS Office2016建立数据库,采用IBM SPSS19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术前患者的营养筛查情况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对应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的并发症发生风险,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并绘制3种术前营养筛查方法对术后并发症预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通过对比所绘曲线下的面积(AUC),用以衡量不同的术前营养筛查方法在预测术后并发症中所起到的价值。应用一致性检验(Kappa值)进行三种营养筛查方法间的一致性的检验。 结果: 按照以上的入选标准,最后进入本次研究的患者共1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87例,女性患者63例,患者中年龄最大者80岁,年龄最小者42岁,患者平均年龄为62.1岁。其中升结肠癌44例(29.33%),横结肠癌15例(10.0%),降结肠癌24例(16.0%),乙状结肠癌25例(16.67%),直肠癌42例(28.0%),分别予以采用NRS2002、SGA与MNA这3种营养风险筛查方法进行术前营养风险筛查并评估。按照NRS2002评分标准:术前有营养风险者68例(45.33%),无营养风险者82例(54.67%);按照SGA评分标准:重度营养不良27例(18%),轻中度营养不良56例(37.33%),无营养不良67例(44.67%);按照MNA评分标准:营养不良43例(28.67%),潜在的营养不良48例(32.0%),营养正常59例(39.33%)。 150例大肠癌患者最终31例(20.67%)出现术后并发症。根据术前NRS2002、SGA和MNA三种营养筛查方法的筛查评分,三种营养筛查方法的筛查评估结果和术后的总体并发症、感染性并发症的关系密切(P<0.05),而均与术后轻微并发症和非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经统计学分析无意义(P>0.05),三种筛查方法中仅NRS2002与术后中重度并发症的发生关系密切(P<0.05)。经ROC曲线比较,NRS2002的曲线下面积(AUC)0.790高于SGA和MNA,NRS2002的敏感性74%也高于其它两种营养筛查方法,而特异性略高于后两者,说明在对大肠癌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价值上NRS2002相对更好。经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后得出NRS2002可以独立预测大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而经一致性检验后,在大肠癌患者营养筛查评估中NRS2002与SGA的一致性较NRS2002与MNA的一致性程度高(0.802:0.699),提示在对于大肠癌住院患者术后的并发症预测方面,NRS2002和SGA要优于MNA。 结论: 1.在大肠癌住院患者中应用传统的单项营养评价指标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单独应用往往不能够全面的反映出大肠癌患者的真实的营养状况。 2.三种常用的营养筛查方法中,NRS2002在大肠癌住院患者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可行性与稳定性,可以早期判断出患者的营养风险,推荐在拟行手术的大肠癌住院患者中首选应用; 3.MNA和SGA对拟行手术的大肠癌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判断也有一定的帮助,可以作为NRS2002的辅助工具在大肠癌住院患者中进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