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匹胺酸的共晶研究

来源 :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11222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药物共晶作为一种新的药物固体形态,能够在不改变药物自身的共价结构的同时,改善药物的理化性质、增加药物的稳定性、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目前药物共晶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头孢匹胺酸属于半合成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特别是对绿脓杆菌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头孢匹胺酸的主要不足是稳定性和溶解度较差。提高头孢匹胺酸的稳定性和溶解度,成为提高其生物利用度的关键。本文拟用制备药物共晶的方法来改善头孢匹胺酸的理化性质,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采用静态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下,头孢匹胺酸在五种单组分溶剂(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水)和两种二元组分溶剂(乙醇-水、异丙醇-水)中的溶解度。运用Apelblat方程对头孢匹胺酸在单组分溶剂和二元组分溶剂中的溶解度数据进行关联,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9,平均相对偏差均小于1.2%,关联效果较好。运用van’t Hoff方程计算了头孢匹胺酸在单组分溶剂中溶解时的热力学函数变化。运用组合模型对头孢匹胺酸在不同组成的异丙醇-水二元溶剂中的溶解度数据进行关联,相关系数为0.9935,平均相对偏差为6.4%,关联效果良好。这些数据为后续筛选与制备头孢匹胺酸共晶时选择合适的溶剂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通过无液干磨、溶液辅助研磨、蒸发结晶和混悬液结晶法对35种有可能和头孢匹胺酸形成共晶的共晶形成物进行共晶筛选与制备。运用X-射线衍射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对所制备的头孢匹胺酸共晶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采用蒸发结晶法可获得头孢匹胺酸-丙二酸共晶,采用混悬液结晶法可获得头孢匹胺酸-烟酸共晶和头孢匹胺酸-DL-酒石酸共晶。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头孢匹胺酸共晶的X-射线衍射特征峰与原料的特征峰相比明显不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明,头孢匹胺酸共晶的熔点明显不同于原料的熔点。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头孢匹胺酸共晶的某些红外特征峰存在明显的位移。扫描电镜显示,头孢匹胺酸与共晶形成物所形成的共晶的形态与制备方法有关。头孢匹胺酸与丙二酸、烟酸、DL-酒石酸形成的共晶中,二者摩尔比分别为1.97:1、1:1.90、1:1.93。溶出度和稳定性测试表明,头孢匹胺酸形成共晶后溶出度和稳定性均明显提高。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合理的胰岛素应用方法。方法回顾4例接受透析治疗至少6个月以上的终末期DN患者透析前、后胰岛素的使用方法、剂量调整方案及血糖控制情况。结
目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正常人肾小球系膜细胞。方法筛网滤过分离正常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同时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利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间接标记单克隆抗体:抗Ⅷ因子相关抗原
本文首先对云南省边境口岸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从中不难看出,云南省口岸的区位优势明显;其次对云南省边境口岸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主要分析影响口岸发展的主要因素;再次,
目的探讨提高心血管白塞氏病(CBD)治疗效果的方法。方法结合文献复习,对我院及解放军总医院1990年1月~2004年6月的24例心血管白塞氏病的病例的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研究。
<正>加在食品中能防止或延缓食品腐败的化学物质称为化学防腐剂。本文将简要介绍国内外常用的食品防腐剂及其作用原理。苯甲酸和苯甲酸钠苯甲酸(C6H5COOH)和苯甲酸钠(C7-H5NaO2)是
文章以云南省石屏县慕善村彝族支系花腰女子"凤舞龙"现象为研究对象,揭示其形成的社会文化成因,探寻其形成、演进、变迁的历程及发展路径。以透视现代西方体育冲击下和城市化
本文从国内现有的评价体系出发,以目前国内外研究指标体系为基础,选取相应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将选定的指标综合出协调度,建立协调度的评价模型。以天津长虹公园地铁站周边地
进入新时期以后,汉语新造词大量涌现,出现了现代汉语词汇发展的第三次高峰。于是,新造词也开始走进我们的现代汉语教材中。通过比较分析后,发现各版本的现代汉语教材中,就新
为解决轮胎胎面崩花掉块、不耐磨,胎肩下屈挠区早期损坏和胎圈断裂病象,对三复合挤出生产线Φ250冷喂料挤出机销钉进行改造。销钉排布形式调整后,解决了半部件挤出超温、表面
获得光学纯的高疗效手性药物,已成为全球医药科学领域中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手性源合成和不对称合成制得光学纯手性药物有诸多困难,于是,对外消旋体进行有效拆分便成为了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