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药物共晶作为一种新的药物固体形态,能够在不改变药物自身的共价结构的同时,改善药物的理化性质、增加药物的稳定性、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目前药物共晶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头孢匹胺酸属于半合成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特别是对绿脓杆菌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头孢匹胺酸的主要不足是稳定性和溶解度较差。提高头孢匹胺酸的稳定性和溶解度,成为提高其生物利用度的关键。本文拟用制备药物共晶的方法来改善头孢匹胺酸的理化性质,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采用静态法测定了不同温度下,头孢匹胺酸在五种单组分溶剂(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水)和两种二元组分溶剂(乙醇-水、异丙醇-水)中的溶解度。运用Apelblat方程对头孢匹胺酸在单组分溶剂和二元组分溶剂中的溶解度数据进行关联,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9,平均相对偏差均小于1.2%,关联效果较好。运用van’t Hoff方程计算了头孢匹胺酸在单组分溶剂中溶解时的热力学函数变化。运用组合模型对头孢匹胺酸在不同组成的异丙醇-水二元溶剂中的溶解度数据进行关联,相关系数为0.9935,平均相对偏差为6.4%,关联效果良好。这些数据为后续筛选与制备头孢匹胺酸共晶时选择合适的溶剂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通过无液干磨、溶液辅助研磨、蒸发结晶和混悬液结晶法对35种有可能和头孢匹胺酸形成共晶的共晶形成物进行共晶筛选与制备。运用X-射线衍射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对所制备的头孢匹胺酸共晶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采用蒸发结晶法可获得头孢匹胺酸-丙二酸共晶,采用混悬液结晶法可获得头孢匹胺酸-烟酸共晶和头孢匹胺酸-DL-酒石酸共晶。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头孢匹胺酸共晶的X-射线衍射特征峰与原料的特征峰相比明显不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明,头孢匹胺酸共晶的熔点明显不同于原料的熔点。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头孢匹胺酸共晶的某些红外特征峰存在明显的位移。扫描电镜显示,头孢匹胺酸与共晶形成物所形成的共晶的形态与制备方法有关。头孢匹胺酸与丙二酸、烟酸、DL-酒石酸形成的共晶中,二者摩尔比分别为1.97:1、1:1.90、1:1.93。溶出度和稳定性测试表明,头孢匹胺酸形成共晶后溶出度和稳定性均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