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尾叶拉藤(Stauntonia obovatifoliola Hayata subsp.urophylla(Hand.-Mazz)H.N.Qiu)为木通科野木瓜属植物,具有祛风活络、活血止痛、利尿消肿的功效,在民间长期作为野木瓜被广泛用来治疗风湿痹痛、三叉神经痛、跌打损伤、痛经、小便不利和水肿等病症。 中药野木瓜(S.chinensis DC.)为2010版《中国药典》收载品种,采用HPLC检测法其指标性成分荷苞花苷B的含量通常为0.04%。同属植物五指拉藤(S.obovatifoliola Hayata subsp.intermedia(Y.C.Wu) T.Chen)、钝药野木瓜(S.leucanthaDiels ex Y.C.Wu)、短药野木瓜(S.brachyanthera Hand.-Mazz)已经被2003版《贵州中药材民族药质量标准》所收载,但都没有相关的质量标准和化学成分记载。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木通科野木瓜属植物五指拉藤(S.obovatifoliola Hayatasubsp.)富含三萜类成分,其中16β-hydroxy-2,3-seco-lup-20(29)-ene-2,3-dioic acid(IC50=8.7μM)等化合物显示出抗艾滋病病毒蛋白酶活性。由于同属植物常含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化学成分,为系统研究野木瓜属植物化学成分,拓展中药野木瓜(S.chinensis DC.)药材资源,本课题开展尾叶拉藤的化学成分和质量标准研究研究。 干燥的尾叶拉藤地上部分,采用75%的乙醇室温下冷浸提取,提取物分别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反相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等色谱方法分离得到9个已知化合物。运用质谱、1H-NMR、13C-NMR等波谱分析技术,结构分别确定为:羽扇豆酮(1)、羽扇豆醇(2)、豆甾醇(3)、3β-乙酰基齐墩果酸(4)、Resinone(5)、胡萝卜苷(6)、β-谷甾醇(7)、正丁基-α-D-呋喃果糖苷(8)、齐墩果烷-12-烯-23-醇-3-O-α-L-吡喃葡萄糖苷(9)。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尾叶拉藤中分离得到。 采用正交法对尾叶拉藤中荷苞花苷B的提取方法进行优化,经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贵州3个产地尾叶拉藤中的荷苞花苷B的含量进行测定,并与2010版《中国药典》所收载的同属植物野木瓜(S.chinensis DC.)中荷苞花苷B的含量相比较,探索有无替代的可能性。按药典方法,采用色谱柱:Welchrom C18(250 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水溶液(38∶62);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24 nm;进样量:10μL;柱温:30℃。荷苞花苷B的保留时间为16.5min,在4.4×10-5~6.6×10-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Y=3×109x-5883,r2=0.999。方法的回收率为100.19%,RSD为2.63%,测得遵义、都匀、黎平尾叶拉藤中荷苞花苷B的含量分别为0.102%、0.154%、0.217%,RSD分别为1.711%、1.642%、1.001%。均高于《中国药典》所收载品种野木瓜中的荷苞花苷B的含量0.04%,具有作为药典收载品种替代品使用的可能性。 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尾叶拉藤中的多糖和总糖含量。最大吸收波长490nm,葡萄糖在0~88.9μg之间线性关系好,回归曲线Y=6.0×10-3 X+0.001,r2=0.999。尾叶拉藤中多糖含量为3.85%(RSD=2.09%,n=6),平均加样回收率101.37%(RSD=2.75%,n=6);尾叶拉藤中总糖含量为10.45%(RSD=1.63%,n=6),平均加样回收率101.61%(RSD=2.65%,n=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