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的再定义及其美学新表现——符号学视野下谈毕业创作

来源 :中国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xq00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对我的创作实践的理论阐述。  文中主要阐释作者毕业创作实践过程中的思考,立足于符号学视野,对“树”这一概念进行“意指”分析,力求跳出“树”这一概念在大众文化中习以为常的定义,对其进行重新的认识和解读。  作者在雕塑创作过程中对自然中的“树”进行处理,利用特殊的材料(透明树脂)将其中部分进行拼接、置换,赋予“树”以新的意义。作者运用新材料替换原有树的部分,尤其是运用对材料的实践手段,使其在符号定义上具备模糊和暧昧性。  文章共分三个章节来阐述:第一章简单概述“树”在中国文化中的内涵与渊源,以及通过叙述国内外艺术家对“树”在雕塑艺术上的表现,进而使“树”的艺术创作具备新的认识作铺垫;第二章主要是在符号学基础上对“树”的内涵意义进行分析,寻求从另一角度对“树”进行再定义;第三章是毕业创作上的实践阐述,主要讲述了作者的创作从外在的美学形态构思到材料的选择,最后到作品的组装完成,详细叙述作品的创作过程。  就作者的作品来说,通过处理后的“树”仅仅只是空间中一个不具有明确指向性的符号,是时刻准备接受定义的“新事物”,作品将让“树”以一种暧昧的矛盾形式呈现在观者面前,在给予新奇震撼的同时,让其重新去思考符号存在的意义及特质。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本文是以声乐教学艺术作为出发点,在声乐教学凭借个人感性经验进行的基础上,强调对其进行理性化建设。以期使声乐教学活动本身能够集科学性、情感性、即时性、艺术性于一身。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为民国时期新女性画家。   第一部分,阐述了民国时期新女性画家活跃的原因及背景。妇女解放运动、女子美术教育、“美术救国”思想的影响,使得当时的新女
学位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