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框架剪力墙结构由于其平面布置灵活,抗侧刚度大,是设计者较为常用的一种结构体系。目前框架结构中的剪力墙多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框架多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或者钢框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虽然刚度大,但其延性较差,大震作用下易发生脆性破坏;钢筋混凝土框架构件截面大、结构体系延性差,钢框架存在用钢量大、抗火防腐性能差、造价较高等弱点。型钢混凝土结构承载力高,延性好,用钢量相对较低,且基本没有防火、防腐问题;钢板(组合)剪力墙承载力高,延性好,有较好的耗能能力。因此,本文提出型钢混凝土框架—钢板(组合)剪力墙结构,并采用静力和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对此类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具体内容如下:(1)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Opensees建立了型钢混凝土框架-钢板剪力墙分析模型,用已有的试验结果验证了分析模型中材料本构关系及滞回模型的正确性。(2)采用弹塑性静力分析方法对型钢混凝土框架—钢板剪力墙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机理进行分析,并对Pushover侧向力加载模式的选取、结构薄弱层的判别进行研究。分析了剪力墙的厚度及剪力墙与主体框架抗侧刚度比对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剪力墙对与其相连的框架柱受力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基于多振型组合侧向力加载模式的能力谱法有较高的分析精度。剪力墙厚度应按各层钢板厚度与主体框架各层抗侧刚度成正比的方式选取;剪力墙与主体框架抗侧刚度比为3左右时较合理。(3)采用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对型钢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讨论剪力墙与框架刚度比、剪力墙钢材屈服强度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对比分析型钢混凝土框架—钢板剪力墙结构与型钢混凝土框架—钢板组合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差异。分析表明:剪力墙与框架刚度比超过3以后,剪力墙刚度增加对结构体系的耗能减振效果提高并不明显;在中震作用下,采用低屈服点钢材的剪力墙能够较早进入塑性耗能,降低结构响应,在大震作用下,采用高屈服点钢材的剪力墙由于其承载力高,滞回环包围的面积更大,耗能能力更强,更能有效控制结构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