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配置理论研究——缩小教育差距的政策转向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ec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不平等扩张是我国教育改革进程中出现的一个大问题,教育差距的不断拉大成了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最不和谐音。教育发展不均衡主要是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而教育政策是影响教育资源配置格局的决定性因素。 政府是教育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主体,政府的角色定位对教育政策取向至关重要。因此,政府在教育资源配置格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调整教育资源配置格局,政府必须有所作为。教育政策背后反映的是不同的利益代表之间的博弈。在教育资源配置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弱势群体往往被置于边缘甚至被抛出“合法成员”之外。要缩小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必须改变教育资源配置政策的基本取向,对教育资源配置的整体设计做出调整,从强势倾斜转向弱势倾斜,从弱势倾斜转向弱势补偿,建立起完善的教育补偿制度,这不仅是对教育弱势群体基本人权的保障,是对社会正义的维护,同时更是促进教育的立体公平与全面效率的必然取径。 本研究遵循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城乡差距为例考察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的现状,以政策分析为切入点对建国以来的教育资源配置政策进行历史反思,以政策转向为契机,探讨教育补偿制度的构建路径。本文主体部分各章节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阐释教育资源配置的基础理论问题。本章对教育资源的概念及其属性、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教育资源配置的存在状态、教育公平与教育效率的内涵及其二者的关系、教育资源配置的实质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很多新的观点和见解。本研究打破了教育资源概念的经济学局限,从更宽泛的社会学意义上来界定教育资源,并且提出了新的教育公平效率观:教育公平是一种立体的结构性存在;教育效率是涵盖经济效率与社会效率的全面效率。公平和效率是教育资源配置的两个基本价值坐标,而不同利益主体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博弈则是教育资源配置格局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教育资源配置的实质就是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本章为后文的展开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章,以城乡差距为例考察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的现状。涉及教育经费、师资、教学条件、教学与课程、教育机会等几个方面。对这些内容的考察,在参考国家公布的教育统计数据基础上还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实地调查,展现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为更充分地了解和把握农村教育的现状提供了依据。 第三章,反思导致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的教育政策。分阶段对建国以来中国的教育资源配置政策轨迹进行了扫描和审视,并对现行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新机制、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等进行了深入讨论,指出了“新机制”和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存在的缺陷和问题。 第四章,阐释教育补偿理论。一直以来,教育补偿都是以实践形态出现的,多为对教育弱势群体的道义救助。本研究把教育补偿提升到了理论高度,指出损害弥补与正义维护是教育补偿的两个基本要义。教育补偿既是一种教育资源配置的理念和取向,也是一种基本的教育资源配置原则,政府与社会对弱势群体负有教育补偿的责任——这种责任不仅仅是道义上的,更是法律上的。本章深入探讨了教育补偿的涵义、教育补偿的价值基础、教育补偿的宗旨、教育补偿的重点与关键等问题。 第五章,构建教育补偿制度。本章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弱势群体的教育发展为目标,设计了一套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弱势补偿制度,包括补偿制度设计的指导思想、补偿原则以及具体的实现策略。
其他文献
期刊
从中国男篮参加的近两次世界大赛(2010年第16届世锦和本届奥运会)可以看出,中国男篮的竞技实力出现下滑的趋势,我国男篮与欧美队伍的差距在加大,这应当引起人们的关注。新时期的中
本文试图运用博弈论的相关知识与原理以及分析问题的方法,在观看比赛录像的基础上,对亚洲地区棒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战术策略的选择实施及效果等问题上进行探讨研究,旨在为分析
健康,是人类普遍追求的话题。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健康的获取与维持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普遍关注。健康作为生活质量评价的重要标准
精细化培养模式就是将培养高质量、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中的各环节科学化、数据化、系统化、标准化,使学生在校的每一个培养环节有标准、有目标、有规范。将过去粗放式人才培养
奥运冠军是中国竞技体育文化展现的载体,其结构特征是竞技体育文化作用的结果,理清中国奥运冠军的成长结构脉络,对中国竞技体育人才结构优化提供材料支持;掌握奥运冠军的流动现状
探究性学习体现了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教学理念,是能够提高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本文从探究性学习的概念和发展演变的历史开始,从国内外探究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