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微信公众号“咪蒙”传播了什么样的情感,这样的情感得以大面积传播的背景和问题是什么?2012年8月23日,微信公众平台正式上线,5年后,微信和WeChat合并月活跃用户数达到8.06亿。2015年9月15日,“咪蒙”微信公众号上线,9个月后,粉丝突破了 400万。公众号一周年的时候,粉丝数量突破600万,两周年突破1000万。微信和微信公众号作为一种新的媒介现象和信息方式,深刻地改变着社会的传播生态,也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文化的走向。作为主打情感的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咪蒙”中情感类的文章占据了大部分,并因此而获得了大量的关注、转发和评论,这引起了笔者的研究兴趣。情感是一种复杂现象,它既存在于人类本性当中,又存在于社会本质当中。情感既构成人们行动的材料,也构成了人们进行交流的行动工具和符号象征,是社会意义和各种符号价值的承担者与载体。通过对人类情感的研究,可以在微观上加深对人类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的理解,在宏观上利于人们更好地把握社会结构的特征以及社会变迁的趋势。中国正在进入深度社会转型期,网络和舆论环境都很复杂,通过对微信公众号“咪蒙”的情感传播研究,可以描述和解释用户们真实的情感取向,发现其背后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传播正确的情感价值观,营造积极健康的互动情感空间,塑造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公共情感文明、推动社会团结等方面提出解决措施,这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具有非常明显的现实意义。通过研究,笔者也试图反思,从建构情感文明的视角来看,“咪蒙”这一典型的研究对象能给研究者们带来的启示以及我们该如何建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情感文明。论文试图在研究中超越对“咪蒙”的现象描述,追求对其阐释的深度,在复杂现实的论证基础上提炼出规律、揭示出深层机制,在认识现实和解释现实层面上有所贡献。本论文结构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阐述论文的选题来源与意义,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介绍研究方法,对相关理论与概念进行解析,为本文的写作提供客观的研究基础。第一章微信公众号“咪蒙”的情感传播,通过对“咪蒙”两周年的文章进行文本分析,总结和描述出“咪蒙”文章传播的情感特征;第二章“咪蒙”粉丝的情感动力机制考察,通过对普通微信用户的问卷调查与“咪蒙”粉丝的深度访谈,剖析出“咪蒙”粉丝的情感动力机制,这也是除文献及理论知识之外本文内容的又一个实体来源,通过问卷调查与“咪蒙”粉丝的深度访谈使本文论述更加充实;第三章“咪蒙”情感传播的背景与影响,分析了“咪蒙”情感得以产生与传播的社会背景以及“咪蒙”情感传播所带来的影响;第四章“咪蒙”情感传播的问题,分析了其情感传播的内容、方式两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五章承接上述四章的论述,借助情感社会学的理论,分析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情感文明特征,并就如何建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情感文明提出了自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