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带来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大宗商品的国际贸易中,中国作为贸易大国,却普遍缺失定价权。本文选取了典型的大宗商品,分析我国在大宗商品贸易中的定价权现状:高垄断与高依存的石油进口受到中东石油输出国的差别定价;期货市场发展的不完善是中国大豆产业沦陷的主要原因之一;科技落后加剧了棉花、玉米在国际贸易中定价权的缺失;谈判议价能力不足导致中国铁矿石进口价格攀升。大宗商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原材料,大宗商品的进口价格上涨会导致国内通货膨胀,国际价格的暴涨暴跌为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埋下隐患,进口与出口两方面的定价权缺失会使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大宗商品定价权缺失已经严重损害了中国的经济利益和经济安全。近年来,大宗商品国际定价权的缺失问题已经引起部分国内学者的重视。本文梳理了国内相关文献发现,对我国大宗商品定价权缺失的研究较多为理论分析,而实证分析较少且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在对定价权缺失原因的分析中,没有引入不完全信息对谈判定价的影响。鲁宾斯坦模型是分析两个参与者在谈判议价中如何形成均衡结果的重要理论模型,本文首次构建了不完全信息下的稀土议价模型,使模型的假设更加符合稀土国际贸易中的真实状况。中国大宗商品定价权缺失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的复杂问题,本文以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稀土产业为例,分析中国缺失稀土定价权的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议。我国稀土定价权缺失具有深刻的现实根源,国内期货市场功能发展落后导致稀土出口主要采取谈判议价的定价方式,在不完全信息的稀土议价模型中,稀土国际市场的供需关系和国内外稀土行业的市场集中度决定了稀土进出口厂商在谈判议价中的耐心系数,而国内外厂商的技术差异、资本规模和经营策略决定了稀土进出口厂商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判断,谈判双方的耐心系数和信息判断在博弈中决定了双方的议价能力,议价能力高的一方控制了稀土定价权。中国稀土贸易因为期货市场发展不完善、国内厂商无序竞争、供大于求、下游企业技术落后等原因,出口价格一直在低价徘徊,无法实现稀土资源的战略价值。根据这样的结论,中国应该充分重视稀土国际贸易定价权缺失的问题,制定相关策略维护国家利益,如:培育成熟有效的期货市场,实现金融定价;提高稀土产业集中度,建立企业联盟;加大稀土创新力度,发展稀土下游产品;实施战略性贸易保护政策,建立稀土储备制度;建立稀土垄断组织,形成更有益的国际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