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市场受到宏观经济形势下行的影响,发展态势趋缓。要在这样的环境下保持发展,就必须积极改变被动模式,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消费趋势,紧密结合自身的优势,明确零部件制造企业在建设资源型、节约型、创新型社会过程中的重要责任,积极进行技术创新。针对我国汽车企业本身起步晚,汽车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并未真正掌握的境遇,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投入的现状及其给企业经营绩效带来的影响,以期能够为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首先全面分析了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上市公司技术创新的现状,然后通过同花顺网站及新浪财经板块对于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划分的重合部分,在国泰安数据库中选取相关指标,进而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来实证研究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投入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技术创新现状提出了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投入策略。具体来说,第一章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论文写作思路和方法,框架等。第二章主要从技术创新以及经营绩效的概念及二者关系等方面进行文献综述。第三章为技术创新投入对经营绩效影响的机制分析及研究假设,对技术创新投入作用于经营绩效的路径进行深入明确的剖析,并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第四章就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上市公司技术创新的现状如何展开分析。第五章根据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上市公司年报数据,对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上市公司八菱科技、福耀玻璃等46家零部件制造汽车企业,选取技术创新投入指标中研发资金投入占据收入的比重、研发人员拥有量占员工总量的比重两个指标对经营绩效综合指标的影响,其中,现金实力、资产负债率、股权集中度以及营业收入增长率作为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控制变量。第六章基于前面的相关分析,对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企业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投入水平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创新投入会主要通过财务维度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和偿债能力,及非财务维度的市场占有率、顾客满意度、品牌价值和社会责任等8个路径对经营绩效产生影响。就研究对象来说,研发资金投入对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企业当期的经营绩效带来负向影响,但是并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当期研发支出的挤出效应所致,使得企业减少了其他经营活动的支出费用,而研发支出具有相对滞后性,导致其当期无法体现对经营绩效的贡献,进而产生了负向影响,但很快这种负向影响消失,转而形成对企业经营绩效的正向影响,说明研发资金促进了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员工总量中研发人员所占比例越高,越不利于当期的经营绩效的积累,且对下一期的绩效影响仍然显著,这可能是由于研发人员的投入带来了组织管理方面的冗余,加重了企业的管理成本,也可能是由于企业研发人员投入衡量指标的局限性,它不能很好的发挥对企业经营绩效贡献;滞后三期之后负向影响转为正向影响,说明企业研发人员投入最终会带来企业经营绩效的提升。建议政府继续增加在研究与开发方面的经费支出,特别是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投入,完善企业的专利产权保护政策,并努力培养相关人才,为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化创造条件。另外企业要正视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的时滞性,合理安排资金及资源投入,调整股权结构,建立合理的人才选聘机制,促进核心零部件技术的吸收与转移能力,争取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