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鼎及其文献学成就考述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824za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之鼎(1865-1925)字振唐,江西南城县人。早年羁旅漂泊,中法战争(1883)后前往台湾,数年后至京师,入幕府。光绪十七年(1891)中举,二十三年(1897)捐知广东澄迈、会同二县(今属海南省)知县,奉檄率兵平息崖州黎民起义。辛亥革命后,以清朝遗老自命。民国十一年(1922)因江西屡作兵乱,举家避居上海。民国十四年突患伤寒,不治,数日奄逝。作为清末民初的文献家,李之鼎在文献学、诗词创作、诗话研究等多个领域均卓有建树。他好藏书,并勤于勘校,辑刻了《宜秋馆丛书》。合著有与周贞亮合作的《书目举要》、与杨守敬合作的《增订丛书举要》。个人著述目前存有《宜秋馆诗》《宜秋馆词》《宜秋馆诗话》。对李之鼎其人及其文献学成就进行考述,一是能够对这位成就颇丰却声名不显的文献学家的人生经历进行较为详备的考证,征其迹以识其人;二是能够明确李之鼎的文献学思想渊源,明析其形成背景,进而探讨他在文献学领域,特别是文献辑刻与版本目录学方面的成果。李之鼎的个人履历颇为可观,生平行迹较为丰富,在文学创作与文献学研究两个领域均有一定成就,与清末民初的文献学家、藏书家的交流也很密切。以清代的文献学研究及文献刊刻活动为观照,结合李之鼎的个人成就,可知其受乾嘉学风影响颇深,对乾嘉时期的学术亦颇为向往。而清代的藏书风气与丛书刊刻,更是直接影响了李之鼎的藏书、刻书活动。李之鼎辑刻的《宜秋馆丛书》保存了不少宋人集的珍贵版本,而其合著《书目举要》与《增订丛书举要》更是在目录学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而在刻书、编撰目录著作的过程中,李之鼎亦十分重视校勘的作用,因此,他在文献学领域成就是有一定价值的、不容忽视的。
其他文献
为了解南方地区冷浸田土壤线虫分布状况,2011—2012年期间,对湖北、安徽、江西、湖南、福建、浙江、广东和贵州8个省份的冷浸田进行土壤线虫调查。结果表明:在所有省份中,共
随着时代的发展,“80、90后”这一群体步入了职场舞台,逐渐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80、90后”群体被大多数学者界定为新生代员工,有学者认为,新生代员工的管理是当前
传统的GPS载波跟踪环路对载体的高速运动敏感,难以适应动态环境下基带处理的要求,因此提出一种应用PID思想,融合频率误差微分控制项的环路优化设计方案。分析了载波跟踪环路锁相环的基本结构,将环路中对本地数控振荡器的控制近似为PI模型;根据锁相环的相位输出结果,提取频率误差量,作为增加的微分控制项的输入;适当选取模型参数,构建应用PID控制的GPS载波跟踪环路。仿真结果初步表明,改进方案的环路达到稳态
随着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院系办公室科学化管理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院系办公室工作的特点以及当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规范化、
2015年国家旅游局明确提出全面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全面推动旅游全域景区化。本文以临安创建“美丽乡村”为例,旨在研究林业建设与全域景区化的关联发展,在临安打造“自然生态
为提高定位精度和系统响应速度,采用嵌入式操作系统Windows CE.net和嵌入式微处理器ARM9,开发了手持式GPS导航定位仪。系统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在S3C2410开发板中实现了GIS功能,二是实现了GIS与GPS的集成,实现了地图数据库查询、定位导航、路径寻优、无线通信、电子地图更新等功能。应用EVC++4.0和MapX Mobile开发了嵌入式GPS移动导航系统软件,采用多线程技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