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耕地安全对保障粮食安全和维护社会经济稳定及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山东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省份,若耕地安全得不到有效改善,全省乃至全国的粮食安全及社会稳定性等将受到威胁。做好耕地安全评价及警情分析工作,才能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山东省耕地安全的因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保障耕地安全,实现耕地的可持续发展。依据耕地安全的含义,本文以耕地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及生态安全作为指标体系的准则层,以涵盖耕地的社会经济功能和自然生态功能的影响因子作为指标体系的指标层,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其中自然生态功能在具体指标设置时考虑的是耕地的自然环境条件。粮食数量及质量安全均会对耕地产生约束作用,在具体指标的选取上,由于粮食质量安全指标的数据较难获得,本文则从粮食数量安全约束的角度出发选取、设置基于粮食安全约束的耕地安全评价指标;以能值理论为基础,将包含要素繁杂的耕地环境承载力指标设置为能值指标。本文在突变理论基础上,利用突变级数模型评价了山东省2000-2015年耕地安全,并对2016-2020年的耕地安全警情作了预测。在突变级数模型应用中,为避免突变级数模型对同级指标重要性排序及指标互补性判断的主观性影响,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解决同级指标排序问题,利用相关性分析解决指标互补性判断的问题。山东省耕地安全评价及警情预测的分析结果显示:山东省耕地安全总体呈下降趋势,个别年份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2000-2015年间的多个年份耕地安全处于重警等级范围内,2016-2020年耕地安全持续下降,并处于巨警等级内。通过分析发现农业灾害、水资源匮乏、农业机械投入等是山东省耕地安全出现较大波动的主要因素。耕地安全涉及政府、企业和个体农户三方利益主体,它们是保障耕地安全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任何一方的不作为或有损耕地安全的行为都会对耕地安全产生不利影响。本文依据评价结果,从耕地相关利益主体——政府、企业和个体农户三方面出发,提出以下建议:政府应发挥制度保障和政策监控功能,完善产权制度,建立健全农业灾害管理系统,兴修农业水利工程;推动企业发展农业经济,通过建立企业经济信用档案,使耕地污染外部效应内部化;通过组织农机“下乡”活动、专业人员实地指导等措施提高个体农户知识储备,从而科学管理耕地。针对三方主体采取的措施之间形成交错影响,从而形成政府、企业和个体农户保障耕地安全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