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属于鳞翅目菜蛾科,主要为害十字花科蔬菜,是一种世界性农业害虫。小菜蛾的生殖周期短,繁殖量大,适应性广,并且可以长距离迁飞,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成为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害虫。在生产上过分依赖化学合成杀虫剂,促使小菜蛾快速获得对多种杀虫剂的抗药性,已成为抗药性发展最为严重的农业害虫之一。氟虫腈(Fipronil)是新型苯并吡唑类化合物,对抗性小菜蛾具有良好的防效。本文通过筛选抗氟虫腈的小菜蛾品系,在抗性遗传方式、交互抗性、生化机理和PxRdl基因突变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力求为抗性治理提供科学依据。1小莱蛾对氟虫腈抗性的遣传方式小菜蛾SZ-F抗性品系与Roth敏感品系相比对氟虫腈(Fipronil)具有493.5倍的抗性,正交和反交后代的抗性分别为108.6和100.2倍,两者的LC50值没有显著差异,表明抗性为常染色体遗传。根据Stone公式计算,正交显性度为0.51,反交显性度为0.49,二者皆处于0和1之间,说明SZ-F品系对氟虫腈的抗性为不完全显性。F1代与Roth品系回交后代的LD-P线在死亡率50%附近有一明显平坡,适合度检验也证明与单基因控制假设相符,因此小菜蛾SZ-F品系对氟虫腈的抗性可能为单基因遗传。2小莱蛾时氟虫腈抗性品系的交互抗性谱与对照品系SZ相比,在室内用氟虫腈筛选获得的抗性品系SZ-F对氟虫腈的抗性上升了482.8倍,该抗性品系对阿维菌素、多杀菌素、杀虫单、茚虫威、虫螨腈、Metaflumizone、氯氰菊酯和毒死蜱的抗性并没有明显上升。该结果表明,抗氟虫腈的小菜蛾与这几种杀虫剂之间没有交互抗性,在生产上可以合理轮用或混用这些杀虫剂,以延长氟虫腈的使用寿命。3小莱蛾对氟虫腈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解毒代谢酶活性的比较比较了小菜蛾抗氟虫腈品系(SZ-F)、对照品系(SZ)和敏感品系(ROTH)多功能氧化酶(MFO)、酯酶(EST)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活性.结果表明,抗性品系的MFO活性略高于敏感品系,GST活性和EST活性在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在SZ-F品系中,PBO、DEF、DEM和TPP对氟虫腈增效作用不明显。解毒代谢增强在小菜蛾SZ-F品系对氟虫腈抗性中的作用可能并不重要。4小莱蛾PxRdl基因突变的分子检测为了研究小菜蛾GABA受体基因Rdl突变(PxRdl-Ser)与氟虫腈抗性的关系。采用对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对3个小菜蛾品系的PxRdl-Ser突变进行检测。小菜蛾SZ-F品系中PxRdl-Ser等位基因频率约为30%,而在Roth、SZ品系中只能检测到野生型的PxRdl-Ala。20mg/L氟虫腈处理SZ-F品系后,存活个体中PxRdl-Ser等位基因频率上升至57%,仍保留有较高频率的野生型基因PxRdI-Ala。上述结果表明,小菜蛾对氟虫腈的抗性与PxRdl基因的A302S突变部分相关,PxRdl基因其他突变或其他类型Rdl亚基的基因突变可能与氟虫腈抗性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