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能耗的调查统计长期被分割汇集在能源消耗的各个领域,比如住宅的能耗被归入城乡人民生活能源消费,而其他各类建筑能耗被归入非物质生产部门的能源消费。导致我国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用于衡量建筑节能成效的相关指标,对各类民用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节能量难以做到量化,不利于建筑节能工作的全面展开。首先对样本城市的民用建筑的能耗信息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总结归纳了各个气候区内各类型民用建筑的用能现状及用能特点;结合北方采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对居住建筑的节能改造措施进行了深入阐述;结合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对大型公共建筑的终端能耗问题做了较为全面分析,深入探讨了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潜力,提出了相应的改造措施。基于2008年样本城市民用建筑能耗统计数据,对各个城市各个类型民用建筑按照能耗高低进行排队比较,建立了基于建筑能耗数据库的能耗评价数学模型,确定了各类民用建筑的能耗定额值。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建筑所有权人及建筑使用权人了解自身所处气候区内的能耗现状,了解或掌握本单位建筑相对区域内相同功能建筑是否有节能潜力,以及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进而主动寻求相关改进措施,达到节能的效果。结合民用建筑能耗统计报表制度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建筑节能成效的内涵,即衡量建筑节能成效的标准是建筑的节能量,给出了各样本城市各类民用建筑的节能成效指标,即各类型民用建筑的节能量指标和可再生能源节能量指标。同时,给定了各样本城市民用建筑的节能量指标和可再生能源替代量指标的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指标直观便捷,可以作为衡量建筑节能成效的有效指标。研究工作在国内首次大规模民用建筑能耗统计基础上进行的,其成果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作为建筑节能基础研究的一次有益尝试,期待本研究成果能为国家相关能源政策的制定及建筑节能潜力现状分析等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