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水回用优化决策模型的建立及系统的实现——以北京市为例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szsh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再生水回用系统的结构,预测再生水需求量,定价再生水价格,优化再生水资源的配置,将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存储管理和空间分析功能服务于再生水的回用是再生水回用规划过程中直接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当前再生水资源利用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就这一论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以期为再生水推广使用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从污水的收集到再生水的最终回用构成再生水回用系统,利用系统论基本原理,通过对该系统涉及到的实体要素进行空间分析与信息提取,确立再生水回用系统结构的组成部分和组成要素,将再生水回用系统划分为污水收集子系统,再生水供给子系统,再生水输送子系统和再生水利用子系统四个部分,对各子系统的组成要素进行定量或定性描述。通过实际调查和统计分类将再生水使用途径划分为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市政用水,生活杂用水和其它用水等。从经济角度,环境角度和社会角度对再生水回用的效益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评价。 我国水价管理办法规定,供水价格以成本价格为依据,由国家进行调控,再生水资源是水资源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再生水的成本定价以淡水资源的定价为基础,在制水成本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销售税金和企业利润等费用构成再生水的价格。 再生水的总需求水量为各行业的各自需求水量之和,行业的再生水需求水量与行业的某些特定因子有关,如洗车行业需求量与车辆数量有关,道路清洁需求水量与道路长度和浇洒频率有关,园林绿化需求水量与园林的面积和季节有关等,因而根据其最大关联因子和历史数据便可预测再生水在各行业中的需求量,建立再生水的需求模型。 根据系统论的基本原理,使再生水在各再生水厂和各用水单位间进行统一的优化调度,达到再生水回用系统达到最优化。优化指标为整体回用成本最小,再生水输送路径最短,各用水地获取再生水水量最多。在建立模型的过程,充分考虑到结合实际的需求条件,将再生水的需求类型排列次序,在再生水供给不足的条件下,实现优先供给策略,对于同类型的用水还要根据其用水地大小和需求量多少再进行优先供给,优化配制共建立了五套线性规划模型,五套模型的组合使用较好的实现了再生水资源的总体优化。 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展示、存储、分析和管理功能,将再生水回用与地理信息系统结合,基于二次开发Com组件研发“再生水回用优化决策支持系统”,用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再生水业务需求的信息化管理,包括再生水厂、输送管线和用水地等空间要素的动态创建和修改,各空间要素所关联的属性数据的编辑与管理,一空间数据的制图与输出,优化决策模型的编制与动态连接等。
其他文献
“城镇化”是我国“十一五”计划中的重大战略之一,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正式提出“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是城镇化的升华。新型城镇化是在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的指导下
区域整合是地理学的近期前沿课题之一。但是理论方面的不足以及现实中区域非整合所导致的各种突出问题是亟需解决的课题。主要体现在理论体系的缺陷与方法论的不成熟;非整合导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兰惠泉  兰惠泉,字九畹,号惜石。河北省山海关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篆刻研究会理事、中国铁路书协会理事,秦皇岛市政协委员、山海关书协副主席。获“书法百家”“火车头职工艺术家”等荣誉称号。书、印作品发表近500余件(方)。  娴熟各种书体,尤以篆书擅长。应邀多次为党和国家领导人镌刻印章,书法作品刻入多处碑林。已出版《兰惠泉书法篆刻集》《惜石斋印稿》、长城砖刻挂历“山海关行”、《“书刻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