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再生水回用系统的结构,预测再生水需求量,定价再生水价格,优化再生水资源的配置,将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存储管理和空间分析功能服务于再生水的回用是再生水回用规划过程中直接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当前再生水资源利用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就这一论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以期为再生水推广使用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从污水的收集到再生水的最终回用构成再生水回用系统,利用系统论基本原理,通过对该系统涉及到的实体要素进行空间分析与信息提取,确立再生水回用系统结构的组成部分和组成要素,将再生水回用系统划分为污水收集子系统,再生水供给子系统,再生水输送子系统和再生水利用子系统四个部分,对各子系统的组成要素进行定量或定性描述。通过实际调查和统计分类将再生水使用途径划分为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市政用水,生活杂用水和其它用水等。从经济角度,环境角度和社会角度对再生水回用的效益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评价。
我国水价管理办法规定,供水价格以成本价格为依据,由国家进行调控,再生水资源是水资源的一种特殊形式,因此再生水的成本定价以淡水资源的定价为基础,在制水成本的基础上增加一定的销售税金和企业利润等费用构成再生水的价格。
再生水的总需求水量为各行业的各自需求水量之和,行业的再生水需求水量与行业的某些特定因子有关,如洗车行业需求量与车辆数量有关,道路清洁需求水量与道路长度和浇洒频率有关,园林绿化需求水量与园林的面积和季节有关等,因而根据其最大关联因子和历史数据便可预测再生水在各行业中的需求量,建立再生水的需求模型。
根据系统论的基本原理,使再生水在各再生水厂和各用水单位间进行统一的优化调度,达到再生水回用系统达到最优化。优化指标为整体回用成本最小,再生水输送路径最短,各用水地获取再生水水量最多。在建立模型的过程,充分考虑到结合实际的需求条件,将再生水的需求类型排列次序,在再生水供给不足的条件下,实现优先供给策略,对于同类型的用水还要根据其用水地大小和需求量多少再进行优先供给,优化配制共建立了五套线性规划模型,五套模型的组合使用较好的实现了再生水资源的总体优化。
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展示、存储、分析和管理功能,将再生水回用与地理信息系统结合,基于二次开发Com组件研发“再生水回用优化决策支持系统”,用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再生水业务需求的信息化管理,包括再生水厂、输送管线和用水地等空间要素的动态创建和修改,各空间要素所关联的属性数据的编辑与管理,一空间数据的制图与输出,优化决策模型的编制与动态连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