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生产工艺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具有特殊用途的纤维及其织物的需要与日俱增,尤其是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并且对人们身体舒适感和健康有利的功能性纤维的需求更为强烈。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纤维在合成纤维中是产量最大、应用最广的纤维之一,特别在衣服应用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此对PET纤维进行导湿改性并赋予抗菌功能就显得特别重要。为了使织物具有舒适性和卫生保健性,本文对制备导湿抗菌PET纤维进行了研究。本课题分析比对多种无机抗菌剂,并测试其共混纤维抗菌率。为抗菌粉体改性和筛选奠定理论基础。通过设计试验流程,对比使用不同种类和计量的偶联剂对纳米粉体进行改性。引用亲油化度、透光率、粒径分析以及灰份测试以观察并解释了高表面能是导致粉体团聚并最终影响加工成型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通过使用油水双亲的偶联剂可以降低表面能和改善相容性达到理想解决团聚现象的目的,从而改善了复合功能聚酯纺丝成形的稳定性和纤维的后加工性能。
为分析抗菌导湿功能复合聚酯纤维与普通聚酯纤维微观结构以及物理性能的区别,本文对原料进行了基本性能测试:使用微型双螺杆挤出机对复合聚酯进行均匀共混,运用熔融纺丝设备进行纺丝试验,并对制备的切片与纤维运用毛细流变仪、X衍射设备、DSC设备和光学解偏振设备、声速法测取向研究了共混聚酯的流变性能、结晶性能和热学性能。
本课题针对“抗菌导湿性”的要求进行了导湿方法的分析并最终选用异型截面纤维的纺丝,通过改变纤维截面形状(三叶型、十字、王字、中空等)减少单丝特数以及使纤维内部具有微孔形结构,其目的是改变涤纶光滑完整的表面结构,增大比表面积,利用微孔毛细吸水原理提高导湿效果,同时研究表面接枝共聚方法引入亲水性基团。
在导湿性能的表征方面选用爬升高度测试法、快干率测试、保水率测试和扩散面积测试、来表征导湿性能,并进行了织物后道整理方法的研究,以改善抗菌导湿纤维的面料风格。研究了亲水试剂的亲水机理,运用红外波谱分析了其主要成分结构。并对织物和纤维导湿性抗菌性能测试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同时研究了亲水试剂对抗菌性能的影响及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