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女性的自我反省与救赎——池莉的小说《所以》解读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tk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池莉是以“新写实主义”登上文坛的。九十年代以来,池莉的创作风格发生了重大转变,由“新写实”转向都市传奇和对女性主义文学的关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她的创作风格又有了新的发展。《所以》是池莉在沉寂三年之后创作的新作品,是她第一部以知识女性为主人公的长篇小说。本文对《所以》从思想内容和叙事策略两方面进行系统性研究,定位于叶紫的知识女性身份,以此来认清池莉小说的创作轨迹,梳理其的创作脉络。   第一章《所以》的精神指向。   1、逐渐深化的女性意识,从对爱情观的彻底解构、中国特殊的母权政治、知识女性生存境遇的忧思三方面阐释《所以》的女性意识,“不谈爱情”是池莉小说的一贯主题,《所以》进一步加深了这一观点,并且把对这一观点的认同从市民女性扩大到了知识女性,加以深化。在池莉早期小说《你是一条河》中就表露了对母权的审视和批判,《所以》更加深入透彻,本文通过分析小说中的两位母亲——叶紫的母亲和关淳的母亲,揭露中国的母权政治的本质。针对主人公叶紫知识女性的身份,分析其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遭遇,揭露知识女性的生存境遇。   2、含蓄深沉的悲剧意识,悲剧意识在文学中表现为多种不同的形态,《所以》中便存在两类情况:历史悲剧与性格悲剧,历史悲剧意识表现在:主人公为了“爱情”,苦苦奋斗,经受了物质贫乏,世人唾弃之苦,然而在不久的社会的变革之后,却被证明她所经历的苦难,所付出的惨痛代价,只是一个不值一提的笑话,是徒劳无功的。性格的悲剧表现在:膨胀的自我意识和爱慕虚荣是叶紫性格上的两大突出特点,膨胀的自我意识造就了她冲动的婚姻,爱慕虚荣导致了她对结婚对象选择的一错再错,最终导致了叶紫的悲剧命运。   3、不屈不挠的生存意识,表现为:独立自主的生存观念、乐观积极的生存态度、“宁弯不折”的生存哲学。   第二章《所以》的艺术追求。   1、双声话语,巴赫金认为语言是具有对话性的,双声话语就是语言的一种内在对话形式,包括了主人公与不同声音之间的对话,《所以》中存在大量的内心独白,体现出叶紫与自我的对话和与他者的对话。表现了叶紫思想上的矛盾与分裂,我们从文本中读到叶紫的两种意识、两种思想在反复纠缠,互相否定与抗争,这就是双声话语。   2、标点的言说,《所以》运用了大量的感叹号,给人的感觉简短,跳跃,充满动感,能够让人直观地感受到叶紫内心的喷薄而出的情感。在对叶紫的心理描写的基础上,又用括号插入了叶紫的心理活动,通过括号把叶紫最真实的想法展现在读者面前。这种表现方式,使文本具有了跳跃性,这种叙事模式与文中的感叹号相呼应,符合主人公叶紫神经质型的性格特征,也使文本更加简练。   3、错综复杂的叙述时间,《所以》中一改以往平实、朴素的叙事风格,采用复杂多变的叙述时间,使文本具有节奏感和跳跃性,符合作品叙述内容的特点。   4、象征意蕴,《所以》是一部知识女性的成长史,叶紫的经历象征了知识女性在遭遇了一系列的打击之后,逐渐成熟起来,主体意识逐渐觉醒。   总之,《所以》与其以往的作品有很大不同,是池莉的转型之作,继承了“新写实”主义的还原真实生活的创作态度,突出的是追求尊严、追求自由的顽强过程。同时又融入了时代因素,给读者奉献了更加深刻的思想和认知,使小说更加厚重,更具历史感和研究价值。
其他文献
现代汉语中存在大量的日语借词,这些日语借词是语言接触的结晶,主要是在晚清民初和改革开放至今这两个时期逐渐传入到中国的。语言的接触和融合实质上反映了外来文化和本土文化
通过网络搜索,得到以“三垦”或者“三垦力达”为关键词的信息并不多.然而,据三垦公司网站披露的数据表示,“在一辆汽车中就使用了50个以上的三垦产品”.rn
期刊
最近,你是否收到过令你弹眼落睛的电费账单?你是否也像我一样,生活在一个电力供应完全没有监管的州?因为州政府不再统一监管,导致电价从2002年起像坐了火箭一般.rn
文章分析了煤炭企业物资采购中加强对供应商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从物资供应链源头上下功夫;以供应商为出发点,进一步完善物资供应管理体系,有效地降低煤炭企业物资采购
斯威根焦化厂于2003年投产,是当时世界上最现代化的焦化厂,由蒂森克虏伯钢铁公司策划建设,属于几家银行联合组成的Carbonaria 公司所有。该厂有2座70孔焦炉,焦炉炭化室长20.8m,宽0.5
“唐人不言诗法,诗法多出于宋。”宋代是一个立“法”的时代,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无人不说诗法,各种谈法著作如雨后春笋,尤其集中在各种诗话著作之中。宋代诗法理论涉及各个
期刊
电力的加速推广应用正成为现代经济高效发展的最主要动力源。国际能源署(IEA)指出,世界电能消费的增长远快于能源的增长速度。1990~2004年,全球电能消 The accelerating a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