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兰州地区慢性荨麻疹不同中医分型患者血清总IgE、sIgE及食物特异性IgG(sIgG)水平的检测,判断和分析不同中医分型之间血清总IgE、sIg E及sIgG之间差异性,为兰州地区防治该病及对不同辨证分型患者针对性的避免某些致敏物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及数据支持。方法:收集包括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在内的5家医院皮肤科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门诊以及住院部收治的经过免疫印法(lgE、sIgE)或酶联免疫法(sIg G)检测,且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荨麻疹患者300例,分为IgE组和Ig G组,每组各150例;后将2组患者均按中医证型诊断标准分为风寒束表证组、风热犯表证组、血虚风燥证组,并有兰州军区总医院中医科两名高年资医师复核后确定;采用SPSS 21.0软件,整理数据并进行分析,统计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按照纳入标准共纳入慢性荨麻疹患者IgG组150例,IgE组150例,其中IgG组患者按中医证型诊断标准分为风寒束表证组(50例)、风热犯表证组(48例)、血虚风燥证组(52例);IgE组患者按中医证型诊断标准分为风寒束表证组(46例)、风热犯表证组(47例)、血虚风燥证组(57例)。1 IgE组15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总IgE为阳性者124例(82.6%)。其中,血虚风燥证组、风热犯表证组、风寒束表证组血清总IgE阳性率分别为:100%、89.36%、76.09%。并对三组数据之间进行c~2检验,其中风寒束表证组与血虚风燥证组血清总IgE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15.903,p<0.05),风热犯表证组与血虚风燥证组血清总IgE检测结果有统计学意义(c~2=7.608,p<0.05),风热犯表证组与风寒束表证组血清总IgE检测结果无统计学意义(c~2=2.927,p>0.05)。2 IgE组15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吸入过敏原的阳性率高于食入过敏原的阳性率;吸入过敏原阳性者130例(阳性率86.67%),食入过敏原阳性者104例(阳性率69.33%);对两组数据采用c~2检验(c~2=7.150,p<0.05)说明慢性荨麻疹患者吸入过敏原与食入过敏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兰州地区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sIgE均不同程度升高,风热犯表证组、风寒束表证组、血虚风燥证组吸入过敏原阳性率分别为:91.49%、69.59%、96.49%;对三组数据采用F检验(F=9.613,p<0.05),三个证型吸入过敏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风热犯表证组、风寒束表证组、血虚风燥证组食入过敏原阳性率分别为:70.21%、78.26%、61.40%,对三组数据采用F检验(F=0.568,p>0.05)三个证型食入过敏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兰州地区慢性荨麻疹患者中医各证型中,风寒束表证组吸入过敏原户尘螨、蟑螂、柏榆柳栎桦枫胡桃梧桐杨和食入过敏原芒果、牛奶、腰果阳性率较高;血虚风燥证组吸入过敏原户尘螨、矮豚草蒿葎草藜、柏榆柳栎桦枫胡桃梧桐杨和食入过敏原腰果、苋、芒果阳性率较高;风热犯表证组吸入过敏原户尘螨、柏榆柳栎桦枫胡桃梧桐杨、矮豚草蒿葎草藜和食入过敏原腰果、芒果、苋、牛奶阳性率较高。5 IgG组150例兰州地区慢性荨麻疹患者14种食物特异性lgG以鸡蛋,蛋白/蛋黄、小麦、西红柿阳性率较高;而在中医各证型中,风热犯表证组食物特异性IgG以小麦、玉米、牛奶、大米阳性率高;风寒束表证组食物特异性IgG鸡蛋,蛋白/蛋黄、小麦、牛奶阳性率高;血虚风燥证组食物特异性以鸡蛋,蛋白/蛋黄、小麦、西红柿阳性率高。6兰州地区慢性荨麻疹发病与食物sIgG有关,且涉及食物种类多样,以1-2种食物种类为主。食物sIgG检测分级标准中,+1为轻度敏感,+2为中度敏感,+3为重度敏感;按敏感程度分类,兰州地区的慢性荨麻疹不同证型患者对鸡蛋,蛋白/蛋黄和小麦的敏感度较高。结论:1兰州地区慢性荨麻疹患者中血虚风燥证组血清总IgE阳性率明显高于热犯表证组和风寒束表证组。提示血虚风燥是兰州地区慢性荨麻疹患者主要的潜在病理状态。2食入过敏原和吸入过敏原都参与兰州地区慢性荨麻疹的发病过程,其中吸入过敏原在一定程度上高于食入过敏原。提示当机体处于高敏状态之中,慢性荨麻疹的发生和反复与环境因素和饮食因素密切相关。3兰州地区慢性荨麻疹的发病与食物特异性IgG水平变化有关,食物涉及种类多样,以1-2种食物种类为主。其中鸡蛋,蛋白/蛋黄、小麦和牛奶的敏感度较高。这表明在高敏状态下机体可同时对多种过敏原产生过敏。4慢性荨麻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因此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过敏原筛查,针对特异性吸入过敏原进行脱敏治疗,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法,对食入过敏原进行轮替或忌食疗法,可以减少疾病复发频次,有效的延长疾病缓解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