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是高校发展的生命线,是高校工作的重心。而课堂教学一直是整个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关系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我国高校扩招后,学校规模、班级规模也随之扩大,大班教学成为现有条件下高校教学组织形式的必然选择,于是如何保障大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成为教育界内外广泛关注的焦点。因此,研究当下高校中的有效大班教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首先针对国内外大班教学的研究现状和有效教学的成果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综述,廓清既有研究的成就和不足,确定自己研究问题的基点和范围。其次,进一步讨论了有效教学的相关理论和若干关键行为,以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重点剖析了加里.D.鲍里奇的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清晰授课、任务导向、多样化教学、引导学生投入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经研究笔者认为有效教学具有三个主要特点:有效率、有效益、有效果。在上述研究和充分分析H大学大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抽取H大学十位优秀教师所教班级进行跟踪观察,与教师进行多次深度访谈,即通过案例分析、个人访谈、课堂观察等手段重点探讨了十位优秀教师的大班教学经验,从教师的教学态度和学生的学习态度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而找出大班教学普遍低效的原因和进行教学改革的路径。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高校要实现有效大班教学,需要学校各类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教师要不断内化职业价值,增强自身信息化教学水平,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学校要切实加强学风、教风建设,建立健全各项教学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