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或胰岛素抵抗不仅是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而且与多种代谢性疾病危险因素和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心率校正后QT(heart rate-corrected QT,QTc)间期与室性心率失常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相关,而且QTc间期延长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病率。本研究以大样本量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胰岛素敏感性心脏QTc间期相关性。方法1.本研究招募纳入了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和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927名2型糖尿病患者。2.所有受试者入组后均进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75g-OGTT),同步检测空腹(0min)和葡萄糖负荷后(30min、60min、120min、180min)的血糖和胰岛素,以5个时间点的血糖和胰岛素值衍生计算Matsuda胰岛素敏感性指标(ISIMatsuda),评估全身胰岛素敏感性。3.所有受试者同时进行标准12导联心电图检查,计算心脏QTc间期,QTc间期>440ms考虑QTc间期延长。4.入组时也收集了临床上其他代谢性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既往病史、体重指数、血压、血脂谱、尿酸、糖尿病及其他疾病治疗用药等基础资料。结果1.研究的总体2型糖尿病人群QTc间期和对数转换的胰岛素敏感性指标(log ISIMatsuda)呈现近似正态分布。2.单因素相关分析(Pearson’s correlation test)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QTc间期与胰岛素敏感性指标log ISIMatsuda呈明显负相关(r=-0.296,p<0.001)。3.通过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模型进一步校正人口学资料、其他代谢性危险因素和当前糖尿病治疗方案后,QTc间期与ISIMatsuda依然明显相关(β=-0.23,t=-12.63,p<0.001)。4.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同时发现女性(β=0.22,p<0.001)、年龄(β=0.13,p<0.001)、高血压病(β=0.078,p<0.001)、胰岛素治疗(β=0.062,p=0.001)和血尿酸(β=0.059,p=0.002)也是QTc间期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5.将总体2型糖尿病人群按照ISIMatsuda四分位水平进行分组(Q1、Q2、Q3和Q4组),QTc间期延长发病率从Q4、Q3、Q2至Q1组逐渐增加,分别为12.1%、17.9%、25.6%和37.9%(p for trend<0.001)。6.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一步校正临床上其他代谢性危险因素,以ISIMatsuda的Q4组为对照(reference=1),ISIMatsuda的Q3、Q2至Q1组QTc间期延长的发病风险(OR)逐渐增加,分别为1.53(95%CI,1.09–2.14),2.09(1.51–2.88)和3.11(2.23–4.34)。结论1.全身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是2型糖尿病患者QTc间期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2.临床上不可改变危险因素(女性、年龄增加)和可改变危险因素(高血压病、胰岛素治疗和血尿酸升高)也是2型糖尿病患者QTc间期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