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抽穗期相关QTL-dth12的精细定位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qleean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品种的抽穗期决定了其地区和季节适应性,水稻品种的抽穗期主要由其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决定,而在水稻由基本营养生长期转化到生殖生长期的过程中,感光性起着关键作用。本研究以粳稻品种Asominori、籼稻品种IR24衍生出的重组自交系(RIL)及其相应的全基因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群体对抽穗期QTLs进行了检测(QTLs数据由徐俊峰博士等提供)。根据重组自交系和置换系QTLs检测的结果,我们利用包含有dth12片段的置换系构建了CSSL84×Asominori的BC3F2群体并将该抽
其他文献
本文使用GIS技术,对湖北省82个县(市、区)10年水稻生产的一些不可控要素(农业气象中的平均气温、有效积温、日照、降水量,以及海拔高度的地理条件等)和水稻产量数据进行了计算机输入、存储、管理、分析、出图、描述。根据水稻作物生长发育的规律,依据农业气候资源的相似性和农业气候利用一致性的基本原则,选择2003—2006年湖北省水稻实际产出进行了差距测算,湖北省水稻生产潜力达到316.32万吨。通过水
学位
半夏Pinellia tenate(Thunb.)Breit,天南星科半夏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分布于南北各地;生于田间、林下、荒坡等处。块茎(药材名:半夏)扁球形,为化痰药,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等功效。我国半夏的药用史有2000多年,自20世纪80年代初历经野生种种植到人工栽培的过程。据中国重要资源调查显示,野生半夏的全国年均收购量正因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而慢慢减少。自70年代我国
学位
在动物中,血红素加氧酶(heme oxygenase, HO; EC 1.14.99.3)/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 CO)信号通路作为抵抗不同胁迫的重要分子机制,可以在活性氧和活性氮(reactive nitrogen species, RNS)含量增加的情况下被激活。热激能够在转录和蛋白水平上诱导人、大鼠和小鼠的特定细胞系中的HO-1。因此,HO-1也被命名为HSP32。最近
学位
小麦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 FHB)是由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的麦类真菌病害。该病害主要危害小麦的穗部,不但引起产量下降,还能够产生多种毒素,使人畜中毒,严重影响小麦的品质及商品价值。近年来随着植物遗传转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花粉管通道法、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等用于双子叶植物转化的方法几乎都可以成功地用于小麦基因
学位
远缘杂交是种质遗传改良的重要途径,利用该方法将播娘蒿(Descurainia sophia)的优良品质向甘蓝型油菜渗透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是建立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完成的,所以主要是对甘蓝型油菜与播娘蒿远缘杂交杂种后代F3和F4代植株进行形态学观察、细胞学观察、SSR分子标记分析和品质化学筛选等研究,以期筛选优异材料,结果如下:1、形态学观察和农艺性状表现:在远缘杂交杂种后代植株中观察到许多形态变异
学位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之一,然而土壤中的有效磷浓度远不能满足生产中植物生长发育需要。在植物高效利用土壤磷素过程中高亲和力磷转运蛋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试验以水稻磷转运蛋白Pht1家族成员基因之一OsPT1为研究对象,以粳稻品种Dongjin为试验材料,通过PCR检测、酵母和蛙卵两种异源表达体系以及T-DNA插入和超表达转基因技术,研究了OsPT1的表达和功能,所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通
学位
珍汕97是温州市农科所于1968年利用珍珠矮和籼矮选4号杂交育成的早籼稻品种,1970年成功选育出野败型不育系珍汕97A,成为杂交稻研究的重大突破,开创了我国杂交稻研究和应用的新纪元。珍汕97A有多抗性强、配合力好、适应性广、杂交优势强等优点,但也存在米质欠佳,制种产量较低,抗白叶枯病、细条病较弱等缺点,为了保持优点,克服缺点,温州市农科院近年已育成6个珍汕血统新不育系。为了评价它们在杂交早稻生产
学位
为了建立和优化Alondras的高效再生及遗传转化体系,为小麦遗传转化提供更多的受体基因型。本研究以Alondras的幼胚为外植体,研究了培养基种类、不同激素等对其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其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使用N6培养基时,添加3 mg.L-1的2,4-D并附加1000 mg.L-1的CH对其愈伤的诱导效果较好;添加4 mg.L-1的ZT、不附加IAA对其分化效果最好。通过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C
学位
本研究在本实验室创造的利用EMS诱变望水白得到的一个多分蘖、矮秆突变体H167的基础上,对该突变体的表型特征、生理特征和遗传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突变体有效分蘖和株高分别为264-6.1和64.1+6.8cm,突变体株高降低主要是由于植株节间缩短导致,其苗期对外源赤霉酸敏感,拔节期叶片和根系赤霉素含量均高于野生型,推测赤霉酸合成途径出现异常导致其株高变矮。去除分蘖芽的实验证明,去除分蘖芽后突变
学位
小麦白粉病是由白粉病菌(Ergsiphe graminis f.sp.tritici)引起的世界性专性寄生真菌病害,在中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小麦生产中危害日趋严重。培育抗性品种是控制白粉病的有效途径。来自于小麦近缘物种簇毛麦的抗白粉病基因Pm21对白粉病抗性强、抗谱广,已经作为我国小麦抗白粉病育种的新一代抗源被广泛利用。鉴定Pm21基因发挥抗病作用过程中所涉及的转录因子、信号传导途径和重要防卫反应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