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异体骨治疗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来源 :泰山医学院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yulihui26386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骨缺损的治疗是目前骨科的难题之一。本实验选用体外培养的日本大耳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来源,同种异体骨作为细胞载体复合修复新西兰大白兔桡骨骨缺损,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新西兰大白兔桡骨骨缺损的疗效,为骨组织工程治疗骨缺损种子细胞的来源及载体的选择寻求一条新的途径。方法先取3只3月龄的日本大耳兔,体重2.5 kg左右,用速眠新注射液(0.15ml/kg)麻醉成功后,随机选择一侧胫骨,予以脱毛,彻底消毒,在严格无菌条件下于胫骨结节下方穿刺,共抽取骨髓4毫升,肝素钠抗凝,将骨髓离心后进行培养并传代,14天后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至第三代,细胞浓度达到5×107/cm3备用;取完骨髓后将三只大耳兔空气栓塞致死,无菌条件下取出双侧尺桡骨,截去两段干骺端后得到长约5cm的骨段,将每段骨截成3段各长约1.5cm的骨段,除净软组织及骨髓,表面脱钙后-80℃深低温冷冻2周;应用时予以解冻,将处理好的同种异体骨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培养24小时后备用。再取21只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限,体重在2.5-3kg,用速眠新注射液(0.15ml/kg)麻醉成功后,双上肢桡骨处脱毛、消毒、铺无菌单,手术显露双侧桡骨中段,制成1.5cm长的骨-骨膜缺损区,随机选择一侧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同种异体骨并作为实验组,另一侧植入单纯同种异体骨做为对照组;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处理后的动物分别于术后4、8、12周随机抽取5只实验组及对照组大白兔和2只空白组大白兔处死观察大体情况、X线照片检查及HE染色组织学检查。将结果进行对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大体组织学观察:术后4、8、12周见实验组骨缺损区骨痂组织明显多于对照组:术后4、8周实验组周围软组织内可见类骨痂样组织,骨缺损区可见新骨生成;对照组软组织内没有明显类骨痂样组织,仅骨缺损两端有骨痂形成;空白组表面仅为一层较致密的纤维组织膜包裹瘢痕组织;术后12周实验组骨缺损区生成的新骨直径明显大于宿主骨,对照组骨缺损处仍有明显的凹陷,不规则,新生骨直径明显小于宿主骨;空白组表面仍为纤维组织包裹。2.X线检查:术后4、8、12周显示实验组骨缺损区骨痂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及空白组,12周后骨缺损达到骨性愈合,骨痂量明显多于骨缺损两端宿主骨,而且部分髓腔已通;对照组骨缺损区也达到骨性愈合,但直径明显低于宿主骨组织;空白对照组仅靠近尺骨侧有少量骨痂形成。3.组织学检查:术后4、8、12周显示实验组形成的编织骨量明显多于对照组,术后12周骨小梁的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组织学检查评分实验侧骨痂量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分析示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 P<0.01)。结论1、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应用骨组织工程治疗骨缺损理想的种子细胞。2、体外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异体骨联合治疗骨缺损效果明显,其效果优于单纯异体骨移植,为骨缺损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的方法。
其他文献
在中国电影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国有电影制片企业正在谋求转型,通过更为完善的经营机制来实现自身的突破。这其中,诸如中影集团、上影集团等大型国有电影制片企业已经成功突围,
<正>芥蓝又被称为盖蓝,是十字花科芸薹属的草本植物,原产于我国的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等地。20世纪70年代北京郊区开始引进小面积种植,90年代中期露地开始大
涉外贸易救济是开放经济环境中,多边自由贸易框架下允许使用的一种贸易保护措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随着我国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程度逐步加深,我国的涉外贸易救济法
工业革命近100年来,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从动力机器时代到电子技术时代到今天的信息技术时代,社会生产关系得到极大改变,设计价值随着社会物质生产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不同阶层、社会组织以及公民的个人思想意识也变得更加的多元化,价值选择也更为多样。但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类
本文提出区分维吾尔语单、复句的三个标准,即从概念上、语言形式上和结构上加以区别.
农村工作历来在党和国家的事业中占重要的地位,农村秘书工作则是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秘书工作的好坏与农村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息息相关.根据多年接触农村基
研究背景与目的胃镜检查术在临床已广泛开展,以其简捷的诊断和治疗优势得到了广大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认可。胃镜不仅能辅助临床的各种治疗,减轻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而且还
目的:研究机械性小肠梗阻病人细菌移位发生率及常见菌属,观察梗阻状态下肠粘膜形态学改变,探讨细菌移位发生与术后感染之间关系。方法:选取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009年7月至2
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氯吡格雷代谢相关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该药物临床疗效之间的关联。方法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患者中选取90例作为观察对象,上述患者均为2017年6月-2018年